第五百七十五章 撬动时局(一)
黄渤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风潮,为军官配备,风潮也有可能形成,于是黄渤不再坚持自己的要求
成衣工坊为军官设计的呢绒大衣,呈纯黑色,坚挺,御寒效果相当好一经发放至军队中,军官们立即发现,呢绒大衣相当拉风,穿上后,个人的气质陡然上了一个档次
军官们深深地爱上了呢绒大衣,时雏着大衣,摆出冷酷的神色,在寒风中走来走去,享受士兵们羡慕的目光
士兵们羡慕,自然就想拥有荆州军的士兵军饷并不低,花七八圆买一件大衣,也就两个月的军饷,还是在他们承受范围内
于是,呢绒大衣迅速在荆州军中风靡起来这股风潮继而扩散至荆州民间,旋即又引起江南人的效仿
羊毛产品的销量,直线上升,沁水的毛纺工坊,第一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过,黄渤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当前,毛纺织业依然是薄利产业,要不是因为毛纺织业对经营蒙古有重大战略意义,他早就弃而不做了
而且,黄渤还知道,造成毛纺织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最关键原因就在于: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工坊与荆州江南市场相距遥远,庞大的运输费用,几乎占了成本的六成以上
若能将运输费用降低一半,毛纺织业必然成为暴利行业,就如棉纺织业一般,飞速发展
因此,黄渤有意识地在朔州增设工坊,首先解决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的问题
但是,朔州人烟稀少,平常百姓,也不愿意到如此偏远而又不安全的地方工作,于是,黄渤的增设工坊之举遭遇了难以克服的难题
黄渤殚思竭虑之下,偶然想到:唐宋以前,黄河几字形处都是通航的,朔州离黄河不远,若是能利用黄河运送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