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2
现一个人身上的弱点。
很显然,耶律盛堂缺少这个过程。
既然如此,许东升就必然没有掌握耶律盛堂的心思,更无从判断他做事情的方向。
以此类推,许东升也就不能保证这近两千人的奴隶队伍的单纯性。
远远地瞟了一眼这支奴隶队伍,许东升生出考教儿子的想法。
遂指着这群汉人对许良道“良儿,这支队伍里应该有细作,可能还不止一个,你若是能在我们回到哈密之前找出细作。
为父就舍下这张老脸皮,在大王面前为你求取一个官职,如果不能,你觉得该如何安置这些有细作的流民。
如果你连一个好的建议都提不出来,就好好的跟在为父身后观政,等待日后接受大王选士。”
许良回头瞅瞅乱哄哄抢饭吃的那群人,皱着眉头道“孩儿自幼读书,对这些杂事不懂。”
然后又有些不甘心的问道“难道铁心源能把细作揪出来?”
许东升叹了口气,眼前坐的是自己儿子,不能动怒,只好诱导道“这么一大堆人,眼睛都看不过来,自然无法辨认,如果把这两千人编成二十个百人队,每队再划分十人一队的小队。
然后要求这些人相互监督,相互举报,找出跟任何人都不熟悉的人,仔细审问,此为第一层。
细作的作用,无非是刺探军情,侦查民情,而后采取一定的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途径窃取敌国所需的消息,同时也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纵火心战谣言等行为。
也就是说,这些人是要动弹的,而他们干的事情和百姓干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只要稍加辨别,就能很容易的认出来。
一般情况下,找到一个就能找到一窝,最终连根拔起。
当然,这中间还有的手段,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儿啊,在大宋当官是要靠书本的,在哈密当官是要靠本事的,唉,或许以后在大宋当官,也需要本事……”
正在教导儿子的许东升不知为什么,忽然朝南边看看,他仿佛看到一支长长的车队正在向大宋都城东京前进,他仿佛看到雍容华贵不可一世的赵婉怀里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胖孩子正在对着大宋天空大笑。
“或许能成功吧!”许东升不由自主的自言自语了一句。
“父亲,您说什么?”许良莫名其妙的问道,父亲前面还说的好好地,后面就有些词不达意了。
许东升一把攥住儿子的胳膊道“从今天起,你就跟着爹爹好好地学,爹爹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丢掉你的书本,你哪怕去青楼体验世间民情,也不要再钻进书本里了。
在哈密,能读,能写,就足够了!”
许东升一双大手如同铁钳一般,抓的许良哇哇大叫,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平日里对自己嘘寒问暖,捧在手心怕吹着,含在嘴里怕化掉的父亲,今天对自己居然如此的粗暴。
许东升依旧不松手,死死的盯着儿子流泪的眼睛道“今天你要记住爹爹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你的三个哥哥只能混吃等死,这辈子就这样了,而你的运气很好,遇到了一个大机遇。
爹爹要你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大机遇,一旦有人得道,我们这些鸡犬都能升天!“(。)
第六十五章百战出强国
第六十四掌百战出强国
许良被父亲狰狞的表情吓坏了。
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永远都是和蔼可亲的,哪怕是脸上有一道伤痕,在与他们玩耍的时候也一点都不可怕。
在京兆府的家里,年幼的他总是非常期盼父亲能够回家,只有在父亲回到家里的时候,那个硕大无朋的家里,才会有那么一丝丝的人气。
他只知道父亲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却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生意。
在他的心中,父亲伟岸的像一座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得住父亲。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父亲冲着自己大吼。
如此的恐怖……
铁心源长久的站在清香城的城头,天山上的落雪已经把他的貂皮帽和披风染成了白色。
脚下的积雪已经有一寸多深,他依旧没有离开的打算。
铁狐狸从斗篷里钻出来,恰好把脑袋支在他的下巴上,从远处看,有说不出的诡异。
阿大与穆辛在鄯善血战一场,终因人数太少,两军僵持了三天之后,退入荒原,生死不知。
冷平王胄在二道河口死命的与穆辛纠缠,出奇兵烧毁了穆辛屯留在龟兹的粮草之后,损失惨重,也不得不脱离接触,返回乌鸡城休整。
穆辛的大军放任阿大离开,对惨败的王胄冷平部也不理不睬,大军执着的沿着孔雀河一路向南。
他的目标极为清晰,就是清香城。
“狐狸,你说穆辛要干什么?楼兰城还不是他这支没有多少强大攻城器械的骑兵队伍能攻下来的。
孟元直会让他在楼兰城流光鲜血的,这可不是穆辛这种智者的手段。”
狐狸不说话,把铁心源当成一棵树,在斗篷下面胡乱钻,这是他今年以来少有的活力。
铁心源自然也不指望狐狸回答他的问题,事实上有一天狐狸突然说话了,他也不惊讶。
毕竟,活了二十岁的狐狸,太罕见了。
“大王,既然您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现在就要看将士们的努力了,您这样坐困愁城,不应该。”
铁心源回过头,看看胡须上都落满雪花的刘攽笑道“没有愁,只是不明白穆辛为何要一定这样做。
他只有不到八万人,在鄯善的野狼谷与阿大血战一场,在阿大地形占优的情形下,他们血战了三天,战损不会少,应该已经知晓了哈密军的强大,为何还要固执的东进?”
刘攽抖落胡须上的雪花道“我们准备了三年,穆辛同样准备了三年,为一场大战准备了三年,这里面不知投入进来了多少心血,多少物资,岂能虎头蛇尾?
他是一定要打这一仗的,即便是打输了,也不按兵不动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