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二章 大势(下)
赵祯道:“你也别想得那般的偏激,我大宋讨伐夏国之时,辽人不是没有出兵帮助夏国共同攻打么?”
苏锦道:“我记得以前便解释过这件事,大宋辽国夏国三足鼎立,故而才有平衡,当初李元昊邀请辽国共同出兵,一来是因为进攻位置的不同,夏可直入汴梁,而辽国却只能在霸州一带牵制,说白了乃是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相互间的猜忌;于此同时,辽使前来窥伺的时候,臣故弄玄虚假装有了新式火铳大炮,辽人也颇为忌惮,故而边境集结的三十万大军撤退之后等他们明白过来我大宋已经在渭州一战中击败西贼了,他们联合进攻的时机已过,还怎么来进攻?”
赵祯微微点头。
苏锦续道:“宋辽夏三国之间均相互牵制,谁也不想看着另一国过分强大,如果一国吞并另一国,对第三国将会是致命的威胁,辽人之所以邀请我大宋出兵,便是想消除我大宋的顾虑,想来个利益共享的假象,但实际上如我大宋出兵,所得利益极少,辽人屯兵西南已久,一路势如破竹可破兴庆府及西东北大片开阔地带,而南方会州宥州又是夏国重兵集结之处,我大宋只能被夏国主力所牵制不能寸进,岂不是为辽人做嫁衣裳么?难道您还指望辽人占了大片土地地方之后还会吐出来跟我大宋分享么?”
赵祯吸了口冷气,缓步走到书柜边拿出一张地图摊开,盯着死命的看。
苏锦指着地图道:“皇上可看清楚了,辽人进攻是由东北而西南,哪里大片的草原荒漠无人之地,离兴庆府很远,防备也很薄弱;一旦开打,我大宋由南而北正好首先遭遇夏军主力抵抗,可别太小看夏国的实力,元昊留下的军队底子可还没损失太多,起码也有三十万可战之兵,我大宋不可能调集所有兵力进攻,最多是西北四路外加增援的部分,总数不会超过二十万,再多的话朝廷也承受不了;三十万夏军跟我们死磕,能不能赢是个问题,即便赢了恐怕也是惨胜;而辽人则可以轻松越过北方的戈壁草原,从腹背直接占领定州和兴庆府,这不是把我们大宋当傻瓜么?”
赵祯看看晏殊杜衍夏竦等人,众人均微微点头,一旦开战,情形定会如此。
苏锦道:“更加让人担忧的是战后的格局,如果我西北军损耗过巨,而南方讨伐侬智高之战有未能尽快结束,辽人在此时翻脸攻打我大宋,到时候该怎么办?我们有没有把握能双线开战双线告捷?那才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候,我在想,那才是辽国的真正意图;他们已经憋得太久了,西北狼饿的太狠了,吃一个人吃不饱,恐怕要饶上我们大宋的部分城池,外加一个屈辱的条约才会收手。”
赵祯汗都下来了,几位老臣也是面如白纸,这就像是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第一步走错了,后面便步步受制;当西北军力在和夏国的主力对拼的时候损失殆尽的话,便不得不抽调京师禁军补充,而南方又在开战,财力兵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战败虽不一定会亡国,但比如苏锦所言,要割地要赔钱,如果西北被占,连京城都要搬迁,那可就是天大的漏子了,这件事想都不敢想。
“看来朕想的简单了,多亏爱卿提醒,差点中了辽人的奸计。”赵祯伸袖拭汗,小腿肚子有些发软。
苏锦笑道:“臣也只是推测,臣是小人,自然把人往坏处想,皇上是君子,自然不会想到这些阴暗之处。”
“虽是臆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晏殊叹道。
“是啊,苏大人剖析的颇有道理,咱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以免弄得不可收拾。”夏竦对自己的女婿已经是发自内心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