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自我攻略
要知道知青点两边门前,各立了两根柱子承重,屋檐向外延伸出去至少80公分,这样小水珠都能被吹进来,可见外面风吹得有多厉害。
“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雨飘进来了。”司宁宁解释了一下,摸索下床从床底抽出脸盆,拿出里面还没来得及洗的脏衣服,“你们谁那有绳子?”
“我这有捆包裹的。”
徐淑华摸黑翻出绳子,配合司宁宁一起把衣服固定在窗户上。
窗户太大,后面又陆续搭上了蒋月和宋小芸的衣服,才勉强遮了个大概。
雨飘不进来了,但是风还是会漏进来,不过影响不大,煤油灯也能点起来。
雨点落下的声音冲散了几个姑娘的瞌睡,司宁宁点燃煤油灯,屋里亮起,暖色灯光摇摇曳曳,几人坐在床上聊天。司宁宁觉得有点无聊,就翻出之前在县里带回来的那卷麻布,“前段时间去县里,赶上县百货大楼处理布搞活动,这一卷麻布是九毛八角钱,应该有二十五、六尺,我看着合适就买了一卷……”
司宁宁随便遍了个由头,把布拿出了过明路。
做衣服的过程不一定要明示,但东西得有一个出现的过程,不能每回都让人觉得她的东西都是凭空出现,时间久了,肯定会有人起疑。
毕竟平时去镇里的次数有限,而且包裹就那么点大,不管是去镇里买,还是找借口说家里寄来的,包裹都装不了多少,只能逮着点机会,就往外拿一点。
司宁宁从藤箱里抽出一根小指粗、半米长的淡紫色绳子,仔细看其实也不是什么绳子,而是由十多根长度差不多的毛衣线组成的,中间打了两个死结固定,两个死结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尺。
70年代裁缝用的大多是木制尺子,司宁宁不确定卷尺这个东西目前有没有,担心贸然拿出来引起什么乱子,就事先在空间用毛线绳对比软尺临时做了一个用来丈量的东西。
“我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多,你们有谁要吗?我给你们算三分八一尺。”从司宁宁拿出布的瞬间,就成功吸引了屋里其他几个姑娘的目光。
再一听司宁宁解释的说辞,三个姑娘瞬间都围了上来,“真的三分八吗?”
处理布价格便宜,也不要票,但不是每天都有,偶尔有一批送到供销社,基本都是瞬间就能被抢空。
知青们出入受限,很难赶上时候,眼前有机会买,徐淑华她们当然心动,可考虑到一些问题,三人还是有些犹豫。
蒋月把布往外抖开了一点,手在上面轻轻抚摸,“供销社处理价是四分,你给我们三分八,不得亏了?”
“是啊宁宁,其实四分钱一尺也可以。你从外面带回来,已经省得我们走那么远的路去买了。”徐淑华附和道。
宋小芸虽然没说话,却是站在司宁宁横在床边的小桌对面,不住跟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