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是梁日天 (三十二)
如果梁远站在自身以及自身阵营的基础上,推动监察部门的建立是件作死的事情,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推动这件事就有些不一样了,换句话说某人推广区块链技术向监察体系渗透,站在既得利益阶层的角度虽然有些损人不利己的意味,但对心中热血未冷的中立阶层而言却是一件大大的利好。
老梁同志、宁雷那种纯粹的共产主义者虽然不多,但就九十年代初期而言,履历清白、身家清白的体制内人士简直多得无法统计。
毕竟在这个年代,百万级别的那啥肯定是震惊全国的大案要案,千万级别绝对保证其原地飞升。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些复杂,但核心逻辑十分简单,梁远花了半个小时把区块链技术的逻辑与技术基础讲了一遍,空气里一片寂静。
房间里的大佬全是人精,稍微想想某人推动建立的大数据司以及弱人工智能的未来,梁远的目的几乎放在了明面上。
除了诧异于少年天马行空的创意与胆大包天的气魄,房间里的大佬也不得不承认梁远所言的区块链技术委实直指最为难测的人心。
这个年代的人士某种程度上远比后世的人,更能接受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保证苏维埃经济运行的基础计划经济学有些地方和区块链技术的直观应用——代币或者叫通证经济十分类似。
苏联的主权货币卢布除了分为贸易卢布与非贸易卢布之外,还能分解为可在市场上消费的货币卢布与只存在于工厂内部交易流通的计划卢布或者叫记账卢布。
由于国家性质不允许剥削的存在,苏联的真实生产能力属于用计划卢布去统计,而人民的消费能力则用货币卢布来衡量,限于统计技术,人为因素等种种缘故,这套经济制度非但没建设成共产主义,最终成了苏联轻重工业失衡,导致生产与消费极度脱轨的主要因素。
限于年纪小,梁远对计划经济了解不多对市场经济倒是十分熟悉,不过房间里除了某人和两个丫头之外,所有人都是对计划经济十分熟悉,对市场经济反而了解不多,因此,当梁远讲解完区块链的代币应用之后,大佬们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苏联流通于工厂内部的计划卢布以及当年共和国人民公社内部曾经流行过的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