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7
梁江平被调去内蒙的战友叫何明贵。何明贵进1o2所时还不到2o岁,由于个人勤奋好学被当时1o2所的所长推荐去了哈军工深造,师从当时任教于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兵工专家朱雨生。
当然梁江平在这里说了个谎言,当年部队推荐去1o2所的有两人一个是何明贵,另一个就是梁江平,在确定1o2所只有一个编制之后。梁江平选择了主动退出最终去了军区直辖的重炮部队,拐上了另一段人生岔路。
何明贵从哈军工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口径火炮的研工作,84年已经离休的朱雨生临危受命出任总师,负责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工作,朱雨生上任之后。把昔日的弟子调职到自己手下帮忙,一来二去就是五年。
原本在89年年初,共和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就应该锁定技术设计转成样车制造,不过一个意外的插曲打断了这个进程。
梁江平退役后和天南海北的战友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梁江平和何明贵的通信中曾提过东北机车厂打算把宝石涡轴动机装进铁路机车,继续研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的研情况。
李远玲负责的华晨动力梁江平也简单的写了几句,梁江平没想到是这封信在即将锁定设计的三代坦克研团队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分歧。
八十年代正是国际军界对燃气轮机上坦克鼓吹得最为激烈的时代,全球最顶级的两大级大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燃气轮机组作为坦克的核心动力,在八十年代末,美国的m1a1苏联的t8o早已先后入役引领者整个星球的6军装甲风潮。
共和国新一代坦克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在有限的工业基础上,通过高综合、优化匹配系统功能等手段,来达到最优的坦克性能设计。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拔高每一块木板高度,使木桶装下更多的水,如果一块木板实在过低,如果实际情况允许,那么从一块较长木板上截取富裕高度对短板进行补强也是合理行为。
按照这种思路每一个分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都会对整体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当宝石涡轴动机的国产化就在眼前,可靠、也可能有着稳定来源的1ooo马力的成熟动力系统就在眼前,对于设计团队中的许多开人员来说简直就是震撼性消息。
而燃气轮动力机组比柴油动力机组高了无数逼格的诱惑更是研人员无法抉择、难以舍弃因由。(未完待续……)
ps:这个是昨天的,满楼喝得半迷糊,不过还是码出来了,可以放心睡觉去了。
第113章岔路(中)
即将定稿的设计变还是不变,动力等或是不等在研组内各有大批设计人员支持。£∝,
说起来在三代坦克设计伊始,设计团队内就有两种思路在激烈对冲,一种认为共和国应当立足当下,以t72坦克为蓝本设计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还有一种则是十分激进的技术大跃进,建议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彻底放弃苏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全面向西方坦克标准靠拢。
这两种设计思路的优劣暂且不提,在z1224坦克上进行一番技术论证之后,共和国落后的工业基础暂时无法支撑起西方标准的三代坦克成了定论,参考t72坦克为蓝本研下一代主战坦克成了团队共识。
不过没人能预料到梁远的横空出世,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干出了许多事情。
火力、装甲、动力是一辆坦克至关重要的三大系统,决定火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管子的粗细和火控是否先进,装甲这东西在某个数值之内肯定是越厚越好,而动力则是决定管子粗细和装甲薄厚的重要基础。
当研团队拿到远嘉所有的企业资料之后,一场地震就此生。
远嘉造不了管子但是和指挥管子的东西密切相关,坦克火控系统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管控计算射击诸元的火控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战术上的综合通讯指挥部分。
坦克的火控计算机和飞机系统略有不同,飞机由于需要处理从雷达系统处返回的大量信号数据,使得典型三代战机火控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基本达到1亿次/秒。
而坦克火控计算机对芯片运行度的要求不高,16位元的386级别芯片即可满足运行要求,但是坦克火控计算机芯片的工作环境十分糟糕,对芯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极高。必须能经受住坦克扬尘、环境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以及车体颠簸和射击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
在梁远的坚持下,2处理器最显著的长处就是极高的可靠性,在科技园所生产的最顶级的工业级芯片中,工作温度负5o~7o、湿热95%±3%、振动(1ohz~2ooohz)、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