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工业之动力帝国 > 分节阅读 299

分节阅读 299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微眯着眼睛,听着宝石动机游刃有余的嘶嘶运转声,梁江平想着参与长征三号设计工作的东德专家团团长尤尔根?克里斯托弗对长征三号机头的评价——在设计、度、制造上,长征三号是一辆完全合格的高铁路牵引机车。

“把度加到2oo,郑南随时留意车况变化。”梁江平果断的拍了一下身前的驾驶台。

“好嘞,段长,冲过这段只要不翻车我们肯定能上新闻联播。”王树斌豪迈的说道。

随着王树斌把油门推杆拉到底,各种飞虫撞击机车风挡的啪啪声越密集起来。

“小远,长征三刷上白色涂装后看起来好漂亮啊。”羞涩已去恢复了正常宁婉嘉又回到了梁远身边,指着林盛堡月台南端一辆快接近的半流线型机头说道。

三人上次看到长征三号,还是去年的初冬时节,那时整个机头正在安装内部设备,车体只是刷着老红色的防锈漆,看起来猥琐无比。

“嘉嘉,这个牵引机车怎么有些怪怪的,仔细看很像一头小猪呢。”宁婉菲指着长征三号风挡下两颗圆圆的大灯说道。

经宁婉菲一说,两个少女越看这个车头越像撅着鼻子的小猪。

既然把长征三号定义为准高牵引机头,梁远哪能放任车厂土鳖的找个东风4b的车体装机实验,随手把后世的东风11g型内燃机车的外观勾勒出个大概丢给梁海平,而东风11g在共和国铁路系统的代称就是猪头。

“猪头,该不会是按照你自己的模样设计长征三吧。”宁婉嘉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梁远。

双胞胎对长征三号外观的来龙去脉知之甚详。

娇笑着的两个少女先是一左一右的掐住梁远的耳朵,又用小手挤着梁远嘴巴和鼻子,看着某人的全新造型又看了看疾驰而来的长征三,两个少女终于捂着肚子笑蹲在了地上。

也算某人运气好,梁海平拿着梁远画得草图召集车厂专家和技术人员开会,研究该怎么实现,尤尔根?克里斯托弗拿着图纸看了半天,告诉梁海平这张草图所画的牵引机车外观和联合体目前在研的252型快电力机车十分相似,完全可以从联合体引进车体的模具和生产设备。

252型快电力机车是民主德国在联邦德国的技术支持下,以联邦德国12o型高电力机车为蓝本研的一款全新版本的电力机头,机头构造时16o公里/小时,采用较为先进的交-直-交方式传动,在历史上252型快电力机车刚刚生产了四台,两德就签署了合并协议,梁远压根就不知道东德曾经有这么一款较为先进的机车存在。

此时的柏林联合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东德总书记昂科纳最大的革新政绩和靓丽的社会主义橱窗,在大笔美元开路的情况下,梁海平这点小小的要求毫不费力的通过了民主德国中央计划委员会的审批,252型快电力机车的车体生产设备和结构图纸被梁海平一锅端,略作修改后移植到了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上。

老梁同志也正是知道长征三号机头的结构和联邦德国12o型高电力机车有着深刻的技术渊源,才敢拍板把长征三号的机头度拉上2oo公里/小时,在联邦德国,12o型高电力机车曾跑出28o公里/小时的实验度。

虽然参杂了不少西德12o高电力机车的血统,但在长征三号的机车正面梁海平还是决定采用梁远随手画下的那个东风11g的造型,毕竟共和国的东风11g设计于21世纪,足足比设计于八十年代中期的12o型电力机车晚了二十年,单从空气动力学来说前者东风11g要比12o型电力机车优秀许多。

嗡——嗡——,两声短促的车笛声猛然乍起,狂飙中的燃机轮机车好像一股暴烈的龙卷风,只用了一个呼吸就越过了林盛堡车站一百余米长的月台,带着大股的烟尘迅远去,丢下了一堆目瞪口呆的人群。

除了梁远、赵铁民、梁海平等少数几个人,八十年代的共和国还没人体验过,时2oo公里的列车带着钢铁的撞击声从身边奔驰而过时是多么具有震撼力,足足五、六秒的时间,除了长征三号动力系统特有的嘶嘶声余音,长长的月台上一片寂静。

“傅部长,公里/小时,公里/小时,长征三号打破了建国以来所有的机车度记录,成功迈入高铁路领域。”负责测量机头度的技术人员,用略带颤抖的嗓音打破了月台上的寂静。(未完待续!

ps:注1:牵引机车司机在铁路系统的内部称呼。

昨天吃麻小吃坏肚子了,在社区挂了一瓶水,今天才好,更个大章补偿下。

第276章突如其来的希望

呯……,呯!

傅恒宇握拳重重地击打了一下身前的桌面,张了张嘴,极度的兴奋之下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挥拳敲击了一下办公桌,才开口说道:“通知路内宣传部门,马上去盛京机场把刚刚拍下来的带子送到北平央视……。”

这次傅恒宇下来看长征三号试跑,陪同的队伍相当的浩大,傅恒宇在接任铁道部长之后,除了大刀阔斧的对铁道部组织构架进行大幅改革之外,还提出在七五期间距离都一千五百公里核心城市圈,开行“朝夕至”或“夕朝至”特快旅客列车以提升共和国铁路运量。

眼下已经是bā • jiǔ年,距离傅恒宇提出的”朝夕至”核心城市圈计划已经过去了四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共和国的七五计划即将结束,盘点当年立下的豪言壮语,却看不到半点实现的迹象,傅恒宇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

若满足铁道部提出的15oo公里范围内的“朝夕至”,列车的营运度至少要维持在12o—14o公里/小时,最高度至少需要达到16o公里/小时,事实上若无梁远参合铁道部一直努力到共和国的九五计划,才实现了十年前的预定目标。

两年前铁道部能迅放下面子,重新把东北机车厂纳入体制之内,除了25s车底能带来庞大的利益之外,也和长客吸收25—o型车底技术不顺有关,毕竟22型车底早已没有进一步展的潜力,共和国铁路的未来只能在大容量的25型客车上寻找。

东北机车厂的及时出现,只是替铁道部解决了“朝夕至”特快列车车底上的难题,牵引机头这个死结依旧困扰着铁道部高层。虽然铁道部后续又从东北机车厂得到了具备高血统的243型电力机车,但是彼时的共和国却只有四千公里的电气化铁路,除了以险峻著称绝不适合搞高铁路验证的宝成、成渝铁路之外,就是负责晋煤外运的大秦铁路。

八十年代,由于共和国铁路装备的落后。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电气化铁路改造的资金极为庞大,盛京路局一直在运作的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单单牵引供电工程的造价就高达27亿元,这种大项目从开始融资到工程结束,项目周期往往以十年计算。

可以说在梁远捣鼓出燃气轮机车之前,铁道部高层已经看不到在七五期间开行实验性的“朝夕至”特快列车的希望。

现在。跑出了公里/小时长征三号,给傅恒宇打了一针无比强效的兴奋剂,使傅恒宇意识到在七五期间,也有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