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放在官场也是同样适用的。
梁海平想着梁远昨晚说的:小叔,明儿刘长河要是不在就意味着比较轻松。我们到是可以多提点要求,把事情敲定算了,刘长河要是也在,小叔就要小心些,毕竟我们是刘长河未来政绩最大的保证,刘长河若是在场,极有可能表示上边两个老家伙没安好心眼,老刘在铁道部混一辈子了,这两个人有什么花花肠子肯定瞒不过他。
“海平不要有什么顾忌,坦率的说部里这些年对东北机车厂关心的不够。不过部里有部里的难处,七八年部里曾搞过一个普查,当时报上来的车辆厂大大小小合计一百三十余家,这么多厂子部里不可能都一一保留下来,优化资源势在必行。否则就是对人民财产的高度不负责任。”刘智高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八十年代铁道部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后世那种老子在壳里一呆,你爱咋咋地的“王霸”之气还没有养成,最起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天天挂在嘴边强调的。
“对于部里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厂子都是当年含辛茹苦建起来的,部里虽然不舍。不过在改革和展的大势面前,部里也不能不挥泪斩马谡,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厂子上,不过自主展的厂子中也出现了像东北机车厂这种优秀的代表,证明部里两条腿走路的政策还是成功的。”
刘智高说完,身体后仰靠在了沙背上,看着梁海平。
“刘部长,赵总师,那我可就直说了”梁海平笑着说道。
梁海平把技术人员的引进,青藏铁路招标,大功率交、直流电机研力量的构建一一说了一遍。
“海平,东北机车厂是打算在国外引进燃气轮机技术?”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就意识到东北机车厂要求青藏铁路招标的深层目的。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只能在国际上去找。”
赵铁民沉吟了片刻说道:“在七八年,部里就现以现有的工程技术,解决拉萨至格尔木段的施工建设极其困难,青藏高原的冻土和美国阿拉斯加,苏联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不同,属于春化秋冻型,冬季坚固如钢,春季一滩稀泥。”
赵铁民感触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铁路路基在高原冻土上根本就站不住,每年开春之后,由于路基变形下沉,钢轨像麻花一样被扭成无数段,而且唐古拉山、锡铁山等地区地震极为频繁,四级地震家常便饭,五级地震时常生,每隔几年还会生六级以上地震,因此在七九年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西宁段铺轨之后,整个工程就全线停工了,部里一直在解决高原冻土,桥隧防震这种工程上的难题,直到八三年才把问题部分解决掉,八四年西宁至格尔木段才正式开通营运。”
“从八四年到现在,冻土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东北机车厂若是打算研制进藏的高原机头,一定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里准备,我估计八、九年后拉格段能复工都算极快的。”
梁远若是在现场,一定会对赵铁民佩服有加,事实上直到新世纪,随着共和国国力的增强,工程建设技术的大幅进步,在2oo1年才正式开始了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
梁海平到是听出了赵铁民的弦外之音,按正常情况八、九年之后,在座的三人肯定都不会在原职不动,像年纪较大的刘智高八、九年之后估计得退二线了。这种长的研制计划对梁海平个人绝无半点好处,风险到是不小。
若不是知道梁远有把东北机车厂收编的念头,梁海平是绝对不会研时间跨度如此长的项目的,不过若是自家企业,时间长点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肉在锅里,只是早吃晚吃而已。
经过大半年的现实实例和潜移默化。梁海平压根就没想过梁远有失败的可能。
自己侄子的这些小心思,梁海平哪能和赵铁民一一解释,不过赵铁民既然表达了善意。自己也不能视而不见,梁海平想了想说道:“赵总师,说心里话。东北机车厂若是生产电力和内燃机头底子太薄弱了,将来部里采购机头时,真没信心能生产出比大连和株洲厂还好的机车。”
梁海平不着痕迹的捧了铁道部一下。
“由于业务上的往来,东北机车厂同部队和中国科学院都有着不错的关系,在上打算燃气轮机车项目之前,我们曾找过中科院和部队的相关专家做过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座谈,当时还把部里大同车辆厂前些年研制的长征一、二号燃气轮机车当作案例解析过。”
“哦,海平快说说”技术出身的赵铁民兴趣大起。
铁道部早就认识到燃气轮机车在青藏铁路上的牵引优势,1964年就启动了长征型燃气轮机车的研制工作,在东风4型内燃机的基础上。更换了涡喷动机改燃气轮机的动力核心,又从新设计了冷却系统,可惜的是国家的工业底子太过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