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
“重组?”刘长河重复了一句,然后有些疑惑的看着梁海平。
梁海平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东北机车厂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来自部队,我们目前只有设备的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而且还要承担战备任务。”
梁海平在这里故意混淆了使用权和所有权,不过也不能说梁海平说错了,毕竟在空调扇的利润没达到6个亿之前,这批设备也可以说不归机车厂所有。
在铁路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刘长河知道梁海平没有说谎。所有的铁路车辆厂在生产设计时都要考虑两个主要生产目标,一个是铁路车辆,另一个就是坦克、装甲车,铁道部给部队调配军列时,也知道这批设备原计划是生产飞机的。
“若是和盛京机车厂合并,单固定资产这块就没办法处理。因此我打算由东北机车厂出资金、技术,盛京机车厂出人员、厂房、设备。以此为基础成立一个全新的车辆厂,生产双层客车。”
“哦,海平详细说说。”刘长河兴趣大起,连称呼都换了。
对于刘长河来说,采用什么理由,什么方式都不重要,能参与分吃这块大蛋糕才是最终目的。
“路局可以核算下目前盛京机车厂的资产,然后东北机车厂出等额的现金注资,日常管理和组织生产都有东北机车厂负责,生产双层车底的利润路局和厂子各占一半。”
“东北机车厂接到的所有订单都优先盛京厂生产,盛京厂满负荷之后,在转移到本溪的机车厂生产。”
刘长河万万没想到事情这么简单就解决了,远的不说,目前打算换装的11/12次马上就能节省近千万。
“不过东北机车厂的技术人员有限,和路局重组以后我们可没有余力在同别的车厂合作了,万一上边要求东北机车厂支援别的车厂,刘局可不能放手不管。”梁海平笑着说道。
刘长河连忙答应,铁道部改革之后,地方路局**性大增,各地的路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彼此之间根本是竞争关系,盛京路局局长作为部里排名前列的大局长,离铁道部部长也只有一个半台阶而已,无论从利益还是仕途哪方面考虑,刘长河都不能任由铁道部给自己弄个对手出来。
共同利益一致,前进方向一致,两个人的谈话越融洽起来,梁海平想起临行时梁远说的:“小叔,你要是和刘长河谈得不错就这那个计划扔出去,看看他什么反应。”
“刘局,路局对双层客车在营运上的盈利前景应该做过预估吧?”梁海平问道刘长河点了点头头说道:“路局关注你们厂子很久了,拿到车底数据后,路局就核算过使用双层车底营运的盈利前景”
长春客车厂生产的全空调25g型车底,满座定员为118人,东北机车厂生产的双层车底定员为158人,以跑盛京至北平的11/12次特快为例,盛京至北平的空调硬座票价为3o元,采用四编组25g车底营运,全年11/12次的营运收入大约在465o万左右,而采用四编组双层车底,全年的营运收入会达到623o万,在不增加额外营运费用的情况下,仅通过换车底就使净利润增加了158o万。
在实际营运中,列车经常性的员载、站票多多,因此最多三年,路局就会收回购买双层车底的成本。
“我倒是非常想把管内车次都换上双层车底,可惜路局没钱啊,换装11/12次就差不多hua掉了今年路局盈利的一半。”刘长河感叹的说道。
“刘局,若是真的有钱了路局能换多少编组的双层车底?”梁海平笑吟吟的问道。
“至少管内的特快都会换成双层车底的”刘长河先是随口回答,继而就意识到梁海平这句话意味深长。
“莫非海平有好办法解决路局的资金问题?”刘长河微微欠着身子,饶有兴趣的问道。(未完待续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80章迷局
梁海平摇了摇头说道:“刘局,车厂前半年连工资都开不出来,哪有钱解决路局的资金问题。不过车厂虽然没钱,但有个单位却从没缺过钱。”
看着刘长河兴致盎然的模样梁海平笑了笑继续说到:“刘局,银行可从来没有缺过钱的。”
刘长河听梁海平提出银行之后,明显兴致大减,用手指轻轻的叩了几下桌子,沉吟片刻才说道:“海平你有所不知,省内几大银行每年贷款的指标是有数的,辽宁省内大型国企太多了,像石化行业的清源石化,盘锦石化,钢铁行业的鞍钢,大连造船厂等等每家都缺技改资金,对贷款的争夺十分激烈。加上以往铁路系统的贷款都是由部里直接出面,和国家开银行和交通银行较多,和省内几大银行打交道十分少。”
“路局这段时间正在和省内几大银行,研究哈大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电气化改造项目贷款,谈得十分艰难,海平指望路局从银行贷款购买双层车底的希望不大。”
“刘局既然贷款谈不下来,有没有考虑过融资?”梁海平问道
“融资和贷款有什么区别?”
“刘局,我说的融资可不是指资金,而是指设备”
“设备,设备怎么融资”
“刘局,是这样,像我们这种铁路内部人士对双层车底的盈利能力都很清楚,可以说路局的偿还能力很强,不过银行给路局贷款肯定是考虑路局的整体。而不是其中的分项”梁海平这句话里的意思就是银行怕路局挪用贷款。
八十年代,国有企业挪用银行贷款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无数企业以技改的名义从银行手中忽悠出贷款后,转眼就变成了工人的工资,领导的福利,原料款,还债等等不一而足。
“我前段时间在特区深圳待了很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