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
聚集在海防的难民那么多,码头上全是眼睛,南撤之后依然要跟越南人打交道,不能视那么多嗷嗷待哺的难民于不顾,明目张胆地把粮食转运到南边。
阮明秀应了一声,随即一脸凝重地说:“李先生,为表示侬人坚决南撤的决心,为了给法国人施压,润威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下午4点半左右占领了四号码头,架着机枪,身上绑满炸-药,现在正与法军对峙。”
这帮家伙,太心急了!
李为民气得咬牙切齿,紧攥着拳头问:“有没有交火,有没有死人?”
“他们前段时间天天往码头押运机器设备,驻守在码头的法军没提防,整个过程没开一枪,没伤一人。”
李为民这才松下一口气,想了想之后又问道:“那些法军呢?”
“缴械了,全关押在一个营房里。”
“关了多少人?”
“一百多,好像是一个连。”
“他们多少人?”
“三十六个,包括润威在内。”
趁其不备,一个排俘虏了一个连。
李为民真不知道该夸他们还是该骂他们,看着阮明秀欲言又止的样子,他猛然意识到这不一定是陈润威自作主张,很可能是黄亚生、张英贵等老家伙授意的,或许还有更大的行动。
“接着说,别说一半留一半。”
阮明秀同样认为黄亚生等人太操之过急,小心翼翼地说:“远征军敷衍了黄将军和张将军一下午,没一句准话,润威他们占领码头后更是指责他们没约束好部下。黄独清将军没收到消息,估计会按照事先约定占领河内机场。”
他们到底想把事闹多大,李为民彻底服了,紧皱着眉头问:“现在阻止来得及吗?”。
“来不及,一是黄将军那边没电台,二是他们可能已经行动了。”
侬区军官全是法国人培训出来的,有的甚至去法国念过军校,过去七年又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不会对法军下死手,法军同样不会向他们下死手。
想到这些,李为民倍感无奈地苦笑道:“既然已闹成这样,不妨再闹大点。一到嘉隆宫你就回去让阿生紧急联系我爸,请我爸想方设法制造舆论。西贡、香港、新加坡同样如此,总之,动员一切能动员的力量把舆论制造起来。”
侬区百姓一直支持法军,侬族子弟一直与法军并肩作战,日内瓦协定又规定居住在北方的人民可自由迁徙。
换言之,法方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侬区百姓南撤。如果不管不问,那他们就是抛弃,就是背叛,一点道义不讲,会被舆论淹死。
阮明秀点点头,哽咽地说:“走到这一步,只能这样了。”
第七十一章雪中送炭
今天是最敏感、最容易出事的一天,国家分裂、群情激奋,在过去两个多月谈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法国成了“全民公敌”。
国难当头,保大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不仅没发表讲话强烈反对,甚至仍呆在巴黎花天酒地。坐实了“傀儡”之名,彻底失去了民心。
总参谋长阮文馨拥有法国和越南双重国籍,娶了一个法国太太,一直以身为法国人为荣,与法国远征军的关系尽人皆知,所以今天表现得特别低调,没再抛头露面,更不敢再发表那些要zhèng • biàn、要推翻政府的言论。
平川派是法国人和保大在西贡扶持的另一股重要势力,名声本来就不好,黎文远同样担心被殃及池鱼。今天低调得不能再低调,面对一眼望不了尽头的游行示威队伍,平川派军人和警察保持最大克制,谁也没动手,更不敢向游行队伍开枪。
吴廷琰一直以民族主义爱国者自居,并且一直以来确实持反法态度,加上第一时间命令下半旗哀悼国家分裂,并把今天定为“国耻日”的举动,赢得了许多人支持,为他自己加上了一分。
然而,光支持率上升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早晨宣布,再过四个半小时正式生效的《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不仅不能解决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嘉隆宫二楼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吴廷琰和另外三个从未见过的中年人坐在沙发上愁眉不展,吴廷瑈站在角落里接电话,神情专注,香烟燃完快烫到手都浑然不觉。
总理办公室秘书兼负责联络外国记者的新闻官黄氏丽柳见过李为民,知道他与总理一家的关系,把他请进会议室,小心翼翼地通报道:“琰总理,李先生到了。”
“哦。”
吴廷琰愣了一下,抬起胳膊示意他坐。
房间里太呛,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李为民没直接就坐,而是朝他对面的三个人微微点了下头,算上打过招呼,旋即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顺手提起茶壶,一边帮他们往杯子里续茶,一边低声问:“琰先生,是不是很麻烦?”
“麻烦?这里从来不缺麻烦。”
吴廷琰轻叹一口气,接过杯子介绍道:“振部长,诚部长,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工业村投资公司董事长李为民。”
早猜到是他,也只有他在这里才不会把自己当外人。
矮矮瘦瘦的中年人起身整了下西服,伸出右手招呼道:“国防部长黎玉振,李先生,琰总理常提起你。”
“振部长好,认识振部长很荣幸。”
“新闻部长陈正诚,李先生,我也是难民委员会委员。”
“原来是诚部长,幸会。”
最后一个自我介绍的陈金宣,李为民印象最深刻。他三十岁左右,看上去很精干,职务不算高,刚被任命为政治文化及社会调查局长,但权力一点都不小,整个一秘密警察头子。
刚寒暄完,吴廷瑈放下电话转身问:“为民,董事会开完了?”
“开完了,从上午8点半一直开到晚上8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