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6
在场的有一位算一位,就没有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当场就有好多书生出面挑战冒大公子。
不过冒辟疆能够成为明末四公子,董其昌还曾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本身的才学也是极高的。
因此上,几个出面挑战的书生,纷纷败下阵来。
冒辟疆不由得洋洋自得起来,恰好在无意中瞥见,小郡主就要来到近前了。
更是如同将要开屏的孔雀一般,趾高气扬地大肆炫耀起来。
不过这一炫耀不打紧,却是惹恼了在场的其中一位公子。
这位公子的名字叫朱耷(真正的名字竟然打不出来,岂不怪也於?最后还是用僧名代替吧),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此次来京城,只是为走亲访友,顺道来群芳园里赏梅散心。
朱耷平时是极为低调的,额,当然了,明朝发展到现在,龙子龙孙开枝散叶,已经相当庞大了。
一般的皇亲国戚,普通百姓还真就认不出来。
朱耷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现在的名字,而是在原本历史轨迹中他出家之后所用的僧名。
不过现在明朝并没有灭亡,因此朱耷也没有当成和尚。
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朱耷还是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别号。
说起朱耷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说起他还俗之后的另外一个别号八大山人,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了。
八大山人最出名的莫过于画作了,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当然了,历史上的八大山人,经历国丧之痛,历经波折,辗转坎坷,这些经历,都体验在了画作上。
而现在的八大山人,根本就没有过这些经历,所以画作和正常历史轨迹中的意蕴有着很大的的不同之处。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此时的八大山人,也绝对是一代大师,绝对不是冒辟疆冒大公子所能相提并论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山人要比冒辟疆小上十几岁,名声不显。
此时的冒辟疆,根本就不知道这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有多厉害。
因此看到有人出头,并且还要和他比作画,倒是正和他意。
而此时,小郡主恰好来到近前,看到前面乱做一团,不免向人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及至听到这边是有书生比试画作的时候,小郡主不由也来了兴致,索性停了下来,远远地关注着这边的一举一动。
冒辟疆看到小郡主果然停了下来,不由得大喜过望。
现在他的计划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只要待会能赢下八大山人,若是画作再能传递到小郡主之手,赢得小郡主的青睐的话,他的谋划就算是成了。
有了这样的盘算,作画的时候,冒辟疆也就慎重了起来。
虽然心里早就有了草稿,但是在作画之前,冒辟疆还是平心静气,准备一气呵成,画出自己的巅峰之作来。
在冒辟疆刚刚酝酿好情绪,正要落笔的时候,却是发现,对面的哪位八大山人竟然已经画完了。
好快的速度!
不过作画就是作画,又不是比骑马射箭,光是块有用吗?
冒辟疆不由鄙夷地向八大山人的画瞥了一眼,就是这一眼,却是让冒辟疆的眼睛再也转移不开去,不由得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