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
这个楚公子,真的和她见过的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又过了一会,陈永晴见哥哥和楚公子两人仍然在没完没了地谈论什么方阵的变化,终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哥,你还有完没完了?人家还想请教楚公子几个问题呢!”
陈近南这才从西班牙方阵的阵图上收回目光,看着陈永晴柔和地说道:“永晴,是不是有诗词上的问题想请教楚兄?
今天听了楚兄两首绝妙好辞,要是不来请教,哪就不是你永晴了!好了,我自己再琢磨一番这个西班牙方阵,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请教楚兄好了。”
听到哥哥的调侃,陈永晴脸上微窘,轻声说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楚公子,你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
楚江秋听了脸色微变,沉吟了起来。
古话说的果然没错啊,装逼装大了是要露馅的!
这个问题倒是好回答,但是如果问起具体问题,哪绝逼是要露陷的啊!
不行,绝对不能让她继续问下去,哥们马上要把话题转移开来。
半晌之后,楚江秋才说道:“自古做学问,都要经历三重境界,我用三句诗概括了一下: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到这里,楚江秋微微停顿,却见陈永晴不由得怔住了。
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来的,极为贴切,这三句诗词更是选的妙。
陈永晴琢磨着这三重境界,这三句诗,反复咀嚼,犹如嘴里含着一颗万斤重的橄榄。
楚江秋怕她再问出别的问题,赶紧说道:“对了永晴小姐,我家里贫穷,读书都是靠借的,深知读书之不易。不知你书房里的这些书,我可否浏览一二?”
陈永晴笑着说道:“书房里的这些书,都是父亲、哥哥这些年收藏起来的,书本来就是给人看的,楚公子请便,但看无妨。”
楚江秋起身,在书房里翻阅起了藏书。
楚江秋看书很快,真的是翻阅,因为他不是具体要读那一本书,而是在了解一些情况。
一个时辰后,楚江秋不由有些愕然无语。
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事件明明没什么偏差,但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词人不见了呢?
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等等,统统没有。
当然,也涌出很多楚江秋所熟知的历史中不曾出现过的伟大文人,也有许多楚江秋不曾听闻过的许多伟大篇章。
看起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老师在获奖感言上的发言太正确了,文学无用!
你看,这么多诗人词人消失不见,完全没有影响到历史走向,这不就是文学无用最好的诠释吗?
至于后面那一句: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无用,楚江秋琢磨了一番之后也是豁然开朗,合着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无用,方便抄袭的意思?
(本章完)
第6章走入岔道的大明
大体了解了文学现状之后,楚江秋最想弄明白的是现在到底是哪位皇帝当政,当前大明朝的局势如何?
这个可是在书本里了解不到的,楚江秋只好放下书本,和陈永晴攀谈起来。
楚江秋不动声色地把这些问题都隐藏在寻常问题上,很快就弄清楚了目前的状况。
历史走向在崇祯帝之前都没什么太大的变动,但是到了崇祯帝哪儿,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
李闯带领起义军逼近京城,崇祯帝万念皆灰之下决定上吊自尽,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那颗歪脖树折断,崇祯帝没死。
崇祯帝感觉自己有神明庇佑,死志尽除,在侍卫保护之下,潜逃出宫,联络各路勤王之军,将李闯赶出京城。
李闯被赶出京城之后,内部发生内讧,差点被官兵一网打尽,最终只有几位首领逃脱,不知所踪。
吴三桂没有放清兵入关,爵位反而进一步提升,因为太子朱慈烺娶了吴三桂的长女为太子妃。
十年后,崇祯驾崩,太子朱慈烺继位,年号显德。
与此同时,北方的满清,已经建立了清王朝,目前在位的,正是年少的康熙帝,正对明朝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