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重生之钢铁大亨 > 分节阅读 665

分节阅读 66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鸿军在酒桌敞开来喝酒,一是要替沈淮出头,将罗晓天、高扬往坑里拖,第二也是不想凑过去听钟立岷谈话。

沈淮笑道:“是啊,该做的事就应该去做;我们也确没有必要太瞻前顾后了。”

除在人事上的纠缠跟勾心斗角,真正要想有力度的推动淮海省展,东华与徐城是最重要的两个极点,而人口都不到三百万的沂城市只能算是夹于东华跟徐城之间的辐shè区。

徐城今年虽然会在工业总规模上,给东华越,但徐城市的地位并不容忽视。

东华这几年来,借助港口工业布局的特点,借助国内工业往规模型大工业体系转型、强调生产、管理效率之际,先声夺人获得迅猛展。

不过,产业结构要往更高一级的高端制造业转型展,诸多高校、科研院校云集的徐城,在人才及科研资源就有着比东华更优越的基础跟条件。

沈淮这两年来,咬着牙推动渚江科技大学建设,实际也是想弥补东华在这方面的短柄,而徐城在这方面则不存在什么短柄,相反的是巨大优越没能充分的挥出来。

这也不能说徐沛无能,更多的是跟国内、国际上工业展及产业转移大趋势有关。

从国内来说,高端制造业的规模还很小,而国际产业转移,前期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国内转移。

徐城想要挥人才、科研资源的优势,想要引进海外的高端生产企业过来投资,人家没有这个意愿,也是抓瞎。

东华展重化工业的港口优越,是徐城不能比的;动辄数百吨级规模的钢铁、炼化工业以及未来大型船舶及海洋装备工业,显然也不可能弃东华而选徐城。

重化工业展对拉动经济的贡献,这几年甚至今年十年、二十年,都会特别的突出;只要淮海湾经济崛起,徐城在工业总规模上被东华越,其实就有一种大势所趋的意味——淮海融投成立之后,省里推动重化领域的省属国企,沿淮海湾港口地区进行新的展布局,也是顺势而为;省钢集团还是要算先走出这一步。

虽然省钢这几年被梅钢压制,但范文智、梁荣俊作为赵系的干将地位没有被削弱,也是跟他们当初推动的决策跟眼光有直接的关系。

省钢要是迟迟拖延着不从之前的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说不定今年就会沦为跟渚江造船厂一样的命运,就算不被梅钢整并,经营上也会极其艰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