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重生之钢铁大亨 > 分节阅读 518

分节阅读 51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田勇军四十岁出头些,看到人脸,沈淮才想起来在老爷子八十岁大寿上跟他喝过酒——只是那次喝酒的人太多,当时酒又喝得有些多,很多人他事后都记不起名字。

成怡她妈刘雪梅从后面走过来,沈淮招呼道:“刘姨……”

“你们过来了,”刘雪梅招手拉过成怡的胳膊,又说道,“还以为你们能过来吃晚饭呢,害我下午白忙了半天。”

“那我们改吃夜宵还不成吗?”成怡撒娇的说道,“我就知道妈你心最软,这样就能两边都不落下吃的……”

“就你嘴巴子刁,你爸在书房接电话,你跟沈淮过去跟他打个招呼去……”刘雪梅说道。

成文光在书房接电话,成怡陪着沈淮、田勇军进书房,跟她爸打过招呼,就出去找她妈说话去了。

沈淮与田勇军在临窗的沙发坐下,安静的等成文光接完电话。

“就刚才,有好几十个从冀省来的老百姓进京上访,从火车西站出来就站到大街上扯横幅。把路堵了,声势也有些大,基层有人过去处理了,但现在基层工作有些简单粗暴,不让人放心,还要睁着一只眼睛盯着,”成文光放下电话,跟沈淮稍解释刚才这通电话所谈的事情,也籍此扯起话头,“你在基层工作过,最有经验,有些事下面作风泼辣,容易的打开局面,但同样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又容易激化矛盾——现在党内,需要的跟缺少的,是那些在基层干出成绩的干部。我也是从郊县乡镇做起的,知道基层工作的苦处跟好处,所以有些年轻干部问我以后的成长道路要注意哪些,要怎样,成长的道路才会开拓,我就跟他们说,下基层炼出一身筋骨皮,成长的道路自然就开拓了……”

沈淮跟成文光接触不多的几次,成文光的话都很少,给人以沉默寡言的印象,但这时候听他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才知道他口才甚捷,心想成怡她爸或许在有他二伯宋乔生出面的场面,有刻意给人沉闷、低调印象、不跟他二伯争辉的用心。

对成文光,小姑以及宋鸿军都有不同的评价,想想自己跟成怡都“交往”有三年时间了,而成文光一次都没有跟他单独说过话,仅从这点来说,成文光隐忍的功夫绝对是一流的——只是这次成文光为什么又不隐忍了,他是看到了什么机会,还是说在第十五次全党大会之前想要冒险一搏?

听成文光谈基层工作,沈淮也便附和的谈一些基层的见闻,临了又说道:“我爷爷倒跟成叔叔您的想法一样,刚才我跟成怡在大宅吃饭里,老爷子就建议鸿奇也到地方上工作去……”

“老爷子的话,肯定错不了,”成文光摸着头发稀疏的额头,笑着说道,“鸿奇要能在基层扎下根工作,将来出息是不可限量。你小姑当年跑过来搓和你跟成怡处朋友,还有人说三道四的,我就跟你刘姨说,别人说再多都是虚的,就看你在基层能不能扎下根,这个最见心性……”

听到这里,沈淮也是心虚,心想三年前他在燕京真没有什么好名声。

他也不清楚成文光是不是真就出于这样的考虑,才促成他跟成怡的交往,但也不得不说,成文光的话还颇能打动他的心思。

第六百八十一章密谈

虽然老爷子晚上在饭桌上发了脾气,沈淮也知道宋家当下只能维持表面的和气,而且他二伯的态度暂时改变,无非也是迫于成文光的表态——在戴、贺心思难测之际,沈淮只能力求将手里的每张牌都打好。

接下来的谈话里,沈淮将梅钢这几年来的发展、运作以及前夜跟田家庚的密谈,都不作保留的说给成文光听。

沈淮相信成文光所处的地位,视野更开阔,有些牌要怎么打,相信他能给予更多、更好的建议。

当然,成文光这次站出来,几乎半公开的表态支持梅钢,也是冒了相当大的风险,而此举将会在成文光与他二伯宋乔生及戴贺等人之间酝酿出什么来,还不得而知,但总不会使他们的关系往好的一面发展。

沈淮也摸不透梅钢此时能给成文光怎样的资源,故而将底牌坦诚相告,希望他能给予更明确的提示。

虽然很早就关注梅钢的发展,不过此时听沈淮详细解剖梅钢的细节,田勇军在旁听了也暗暗心惊。

作为国内第二大钢铁集团,燕钢此时的产能刚过八百万吨,梅钢差不多就已经是燕钢六七成的水平。虽然在产业基础上,梅钢还不如燕钢那么厚实,但梅钢从年产四五万吨钢到实现四五百万吨钢年产能的跨越仅用了四年时间,而燕钢则用了四十年。

而在此时,梅钢正野心勃勃的还想在新浦再造一个跟燕山炼化相当的石化集团出来。

成文光对一些表面上的成绩数据早有关系,但他更关注梅钢能成势的运作细节,说道:“梅钢取得现在成绩,很多人都相当惊讶。国内很多地方,跟东华的经济环境相似,工业基础甚至还略好一些,想要在这些地方复制梅钢的模式,感觉上却很困难,你在这方面有没有更深入的思考……”

沈淮说道:“从央企到地方国企,这些年来经营状况大幅度滑坡,从中央到地方,改制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形势也叫人感到越来越迫切。这当然是没有错,但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使人容易忽视国企在过去几十年为国内工业体系建立所建立的功绩,使人容易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国企自身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东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却又相当的厚足,九五年之前,地方上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2%,其中将近五成都给地方国企吸纳。梅钢目前钢铁业务拥有一支约五百人左右的工程师队伍,大多数都是从地方国企吸纳过来的人才。他们虽然会有一些知识结构老化的缺点,但在培训资源上加以倾斜,在一两年内,绝大多数都不比国外相同级别的工程师稍差,而国内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组织观念强、工作勤勉,则是更明显的优点。我一直跟很多人说,东华市当前所形成的钢铁支柱产业,是建立在东华市钢厂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基础之上的……”

“……国内很多地方,资源并不溃乏,还相当富足,关键还是资源要怎么组织的问题。资源不组织起来、发挥出来,再富足的优势也都是一盘散沙,而再贫乏的资源经过有序的组织、聚集,都能形成相应的优势。这也是国内外反复强调管理、谈效率的根本。除了地方国企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各方面的工业资源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梅钢能取得一些成绩,另一方面就是对华商资本资源的聚集……”

“……改革开放以来,华商资本一直都是国内招商引资的主流。九二年以来,从港澳台及东南亚进入国内的华商资本,占外资的比重都成七八成左右,要说中央及地方不重视华商资本,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当前对华商资本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还是直接的招商,这种模式对较大规模、有直接建厂经营实力、有扩大市场需求的华商资本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在九四、九五年,东华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华商实体的吸引力不足,我们则不得不另辟蹊径,将关注点放在那些分散、不成规模、不足以dú • lì来国内投资建厂、目标以增值而非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