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3
“你们的动作很大啊,”成文光看着沈淮走过来,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要在淮海直接建一座国内第六大的钢铁厂,也很惊讶,也完全没有想到,你们已经把工作做到这么细致了。”
“东华除了港口外,煤铁矿产资源很匮乏,主要依赖外地输入,就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来说,并不适合发展钢铁,”沈淮说道,“不过ri韩钢铁产业崛起,迅速超越欧美,其对此身煤铁矿产的资源依赖也极低,更多的是利用港口的低运输成本,从海外大规模的输入原材料,又大规模往外输出产品,以形成比传统的钢铁企业更明显的规模优势,而宜居、相对开放、经济发达的海港城市,更有利于聚集人才,形成更大规模的关联产业群——这就是以韩国项浦、ri本新ri铁、富士制铁等为代表ri韩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熊文斌主任早在八十年代,就对ri韩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深入的研究,提供东华市钢厂应该沿江海布局的思路。梅钢走这条路,既吸收ri韩钢铁产业发展模式里的优势,也是想嵌入国内能源大布局之中,只能算是踏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做了些成绩……”
沈淮介绍熊文斌、陈兵给成文光及他二伯认识,“为了将新浦港建设成真正的海港重镇,仅仅靠新浦钢厂一个项目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地方上的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京投公司将来会是地方在燕京一个重要的融投资平台。我们初步的计划,是将想地方在新浦钢铁里所持的股份,全部划给京投公司,由京投公司以此为基础,为新浦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以后京投公司在燕京活动,还要成叔叔跟二伯多关照啊……”
成文光听了沈淮的介绍,也大体能明白沈淮他们的安排:
陈兵暂时不离开燕京,但会进一步将东华京投做大,做厚实,这需要与省市进行进一步的博弈;熊文斌才是沈淮直接推进东华市常委班子、在市委层面代表梅钢系利益的重要人选。
宋系要把梅钢系真正融入进来,对熊、陈二人自然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成文光与熊文斌、陈兵握手,笑道:“现在是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大时代,我们之前的视野也是有些窄了,对地方上有能力的人才挖掘不够,但细想想,整个国家的大发展,还不就是靠着地方上撑起来的?”
第四百八十一章沂城夜难眠
在沈淮赶到燕京跟田家庚见面的当天,同时由胡舒卫在东华就将新浦项目等事,与参股梅溪电厂的长青集团、富士制铁、省钢进行沟通。
新浦项目算是正式揭开面纱,在沂城调研的省委副书记、省长赵秋华,自然也是很快知悉此事;同时从省驻办那边知道陪同沈淮去见田家庚的人员都有谁。
“熊文斌啊!”
听陈宝齐汇报过陪同沈淮一起走进淮海大酒店去见田家庚的人选,赵秋华手抚额头闭上眼睛,半天没有再说一句话。
陈宝齐站在一旁,也不说话,避免干扰了赵秋华的思路。
东华市在梁小林空出来的常务副市长人选上,省里还没有确定下来,这次又要把谭启平调出东华给新浦项目让路,东华市这一次的洗牌动作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关键还是这个牌怎么洗的问题。
最直接的权力洗牌,自然还是市常委班子的调整,这也是省里能拿出来最直接的动作。
沈淮虽然逼走谭启平,但梅钢、淮能集团借新浦项目,更深层次扎根于东华,自然不会放弃在市委班子里的话语权——关键问题在于沈淮或者说背后的宋系会有多贪心。
在陈宝齐看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在谭启平给调离之后,沈淮或宋系要求换其他的宋系官员来接替东华市委书记的职务,继而让梅钢系的势力在东华全面铺开,将东华市变成宋系铁打的营盘,将其他派系的利益完全从东华挤出去。
沈淮携熊文斌、陈兵二人去见田家庚,看来他的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贪,还是知道些进退的。
熊文斌与陈兵都在大企业或地方任职的经历,履历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此时都还是正处级,破格提拔就是进常委。
地市常委人数通常有七到九人,即使叫熊文斌与陈兵在谭启平给调离之后,两人都进入常委班子,也不会破坏东华市常委班子的平衡——关键还在于沈淮一些关键职务流露出贪心来,这就叫省里有了很大的操纵跟权衡空间,也能叫省里避免因为给梅钢牵着鼻子走而遭受无谓的非议。
只要沈淮及宋系不贪心,随便他们希望谁代表梅钢及宋系进常委班子,只要履历相当,都不会叫各方面难以接受。
不过陈宝齐也没有想到沈淮会最终推熊文斌上位,但再细想,又觉得好像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