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重生之钢铁大亨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宋鸿军要从南线走外围的快速道赶去京西跟人见面,就不跟沈淮他们一起走。走了饭店,见顾子强、胡雏军也是难得的沉得住气,宋鸿军拍了拍顾子强的肩膀,问道:“要不要我帮你约耿建华出来一下?”

顾子强以为宋鸿军是劝他回博众好好呆着,约耿建华出来替他转寰一下,就当昨天的辞职没有存在过去……

张浩忍不住替顾子强、胡雏军问了一句:“宋总见的世面,比我们大去了,看问题也肯定比我们准确——这家厂子真不能搞吗?”

“要我说实话啊,”宋鸿军笑道,“这家厂子也就比作坊大一些,但至于能不能做起来,你们问我是问错人了。我要是随便给你们指点什么,沈淮他小子站旁边肯定会笑掉大牙……”

听宋鸿军这么说,张浩、顾子强、胡雏军他们都完全摸不着头脑,疑惑的看沈淮一眼,不明白宋鸿军是什么意思。

沈淮跟顾子强、胡雏军他们平常相处,不会刻意隐瞒什么,但要是不刻意介绍,谁也不会相信他管理着一家年盈利达六七千万的钢铁企业,还正筹备建设一座总投资达六亿的新钢铁厂。

沈淮一时间也不好跟顾子强他们解,只是跟宋鸿军笑道:“要我说啊,那也行;你晚上把耿建华约出来,博众的关系不能断了;然后,鸿基拿一千万出来折腾,应该赔不光。”

“我才不上你的当,真要出一千万的资金,鸿基出五百万,众信也要出五百万,这样我才有确信你不会坑我。你能把我跟孙亚琳一起坑了,也算你有种,”宋鸿军笑道,看了看手表,说道,“我真是要走了,见面迟到不是我的风格;既然你认为事情可为,那我晚上再去找你们谈一谈;我把博众的耿建华也约上……”

顾子强、胡雏军这下子是彻底的糊涂了:

一来,他们不明白宋鸿军为什么会这么重视沈淮的意见?

二来,他们几个人也就打算凑四五十万,把厂子接过来再说,完全没有想过要一下子运营上千万的资本。

他们看看沈淮,又看看宋鸿军,心里更多的认为沈淮跟宋鸿军这是开他们的玩笑,尴尬的笑了笑,也不好说什么。

第三百三十章陈兵的出路

宋鸿军跟人约好在京西见面,开车就直接从大兴县城往西绕过去,沈淮他们则分乘两部车返回东华大酒店。

九五年国内经济还刚刚起步,民众生活水平还没有大幅提高,对经济发展水平依赖严重的旅游业自然也没有日后那么火爆。

即使是首都,酒店宾馆行业的生意,在春节期间也是要相对冷清得多。

东华大酒店虽然在燕京的位置有些偏东郊一些,离真正繁华的市中区有些距离,但整栋楼有八层,也是东华财政条件尚可时,从燕京市政府划地建设的新楼。

东华大酒店除了客房部、餐饮部之外,通常的棋牌室、桌球室等等常规的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

回来后,陈兵就领沈淮等人直接到四楼的娱乐室休息、聊天。

冷晴天气,走进温暖如春的房间里,人就懒得再出去。

宋彤直嚷嚷上午跑厂子参观无聊得很,进了房间,看来诺大的大厅里,有两张颇为高档的桌球台,就拿起球杆拉人陪她打球——顾子强、胡雏军坐回来,有很多疑问都憋在他们心里,不知道直接问出口会不会很不合适……

沈淮走到窗子前,酒店后面是个兼作停车场的院子,种植的两排高大梧桐树皆枝叶凋尽,枝桠横斜,这么冷的天气,竟还有一只老鸦栖息在树桠上。

服务员端了茶上来,沈淮接过揭开青花瓷的杯盅盖子,茶香扑鼻,跟陈兵说道:“嗯,是正宗的嵛山老茶,我这次回京,还特地捎了两罐送人,自己都没有舍得喝……”

“嵛山茶,茶叶碎,茶形不好,所以远不如龙井、铁观音等茶有名,但说到历史,也很有渊源。”陈兵说道。

“茶形不好,是不是炒茶工艺不过关?”沈淮问道。

“燕京农科院下面有个茶叶研究所,我送了一些新茶过去做研究,看能不能改良炒制工艺,”陈兵说道,“不过还没有结论……”

沈淮泯着滚烫的茶水细吸入喉。

对于很多人来说,正处级的地市驻京办主任或许已经是其追求的仕途顶峰,但对陈兵来说,蛰伏于京,做事业的雄心依旧不熄,故而才会在做好驻京办主任份内事之余,还为新浦建港以及嵛山茶炒制工艺奔走,也不忘整顿东华大酒店的经营。

“子强,你们过来,”沈淮喊顾子强,心想他们也闷葫芦闷一路了,喊他们过来,说道,“你们想承包厂子的想法,思路是对了。今后十几年二十年,国内在电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只会一年比一年规模大,故而对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只会持续扩大,不会缩小。从你们的生产组织方案来看,你们也有很细致的准备跟筹划,子强这几年在国企,看来是很扎实的做了一些工作。但一定要我说实话,你们几个人凑几十万,承包石河子镇的这家小厂子,我个人倾向不赞成……”

程月也无心给宋彤拉在那里打桌球,听到沈淮正而八经的跟子强他们谈事情,也放下球杆围过来。

倒是孙亚琳几乎能猜到沈淮会说什么话,反而无意凑过去,拿起球杆跟宋彤打球,又跟胡玫说道:“不要去看沈淮摆臭威风,没意思得很。”

听孙亚琳这么说,胡玫当真是不好意思凑过去,但看着孙亚琳跟宋彤打球,心思却还在沈淮那边——整整九年时间未见,再相遇,沈淮身边带着太多叫她们看不透、又诱惑她们去窥测的神秘。

“像石河子镇设备厂这样的小规模电力元器件生产企业,浙东一带最多。这个情况,雏军走市场应该更清楚一些。这些企业大多是在八十年代就开始起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年产值数以亿计,规模小的也就是小小的作坊。但特别是这些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数量极多,多如牛毛。市场上,包括假冒伪劣产品在内,几乎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低端产品,都由这些浙东小厂生产出来——我不赞同你们承包厂子,倒不是说你们的计划有什么漏洞。你们要承包的这家厂子,以现有的设备,以及你们已经有的方案,只能也只打算做中低档的变压器设备。这个,跟浙东那些电力设备生产小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又很显然,你们做市场以及组织生产,都未必有他们那么丰富的经验跟灵活的手段。宋鸿军倒是没有好意思直接说,一定要我说白了,你们几个人凑几十万下去,一两年内怕是很难有什么起色。但是,很显然,你们能筹集到的资金又很有限,半年没有起色,你们还能撑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