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重生之钢铁大亨 > 分节阅读 211

分节阅读 21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

张力升笑道:“这么庞大的资金量,你要跟姚荣华行长沟通一下啊,靠我们市行可解决不了。”

“我后天的飞机经香港去英国,明天我会在省城跟姚荣华行长见一面。我想了一下,还是想请张行长麻烦走一趟,到时候能帮梅钢说几句好话。”沈淮说道。

“行。”张力升说道。

虽然梅钢新项目所缺的近四亿资金不可能全部由业信银行来解决,但不管省行最终决定向梅钢的新项目放多少贷款,都有可能会通过他们市行来执行。这就相当于是省行往市行注入大量的资本金,加重他领导下的东华市行在整个业信银行体系里的份量。

受外资股东的影响,省行去年做出大规模进入东华开展业务的决定,张力升对东华的前景并不看好。

当前国内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这个跟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九三年东华市社会存款余额总数都不到三十亿,甚至不到渚江对岸平江市的三分之一水平。

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社等多家金融机构,在东华已经扎根经营多年,差不多将东华市存贷款业务都分割掉了,业信银行这时候挤进来,能从别人盘子里抢多少蛋糕过来?

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业信银行以梅溪镇为重心,存贷业务规模迅速做到六个亿,一举达到跟东华市主要金融机构相差不多的水平;成绩要远远好过预期。

就算没有孙亚琳、孙家这一层关系来,张力升也愿意跟沈淮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这年头,谁都不傻,虽然有些人迫于形势,会有一些不同的表态,但在心底,谁都会支持给他带来利益的人。

在东华一年多时间来,谁能做事,谁不能做事,谁能做出成绩,谁不能做出成绩,张力升都看得一清二楚。

虽然说市钢厂主导的,跟富士制铁的合资项目,总投资也将高达五六个亿,但说到底,这个合资项目依旧是处于沈淮一手打造的产业布局框架之下。

包括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梅钢以及合资项目、西尤明斯项目在内,梅溪港工业园,仅钢铁产业的布局,已经跟将要容纳的投资,就达到二十亿的规模,将直接成为东华市经济增涨的一极。

张力升相信,这一切是在沈淮到主动要求到梅溪镇任职之初,心里就有一个规划的。

张力升自认无法做到沈淮的水平,但还是有识得格局高下的眼力,不然也不会给业信银行派到东华担任一地重任。

东华市官场里的人物,不管内心有多少认同沈淮,或多或少都不得不屈服于谭启平作为市委书记的威势之下;而对张力升这些人来说,一定要在谭启平与沈淮之间做出选择——跟着谭启平,只能在现有的狭小框架里腾挪;而联合,或者跟随沈淮,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答案还能不明显吗?

沈淮跟张力升分开后,就直接回了梅溪镇。

褚强在镇政府遇到他,回头拿了一本期刊给他。

沈淮接过来看是淮海省经济学院的学报,笑着问褚强:“辛琪的论文在她们学校的学报上发表了?”

“嗯,打电话过来说,她还要继续跟进研究梅溪镇的发展模式,”褚强说道,“对了,还有件事我要跟沈书记你汇报……”

“什么事?”

“省经济学院招收在职研究生,我想尝试报考一下。”褚强说道。

沈淮狐疑的盯着褚强,问道:“我让你负责招待,你没必要把自己也搭进去吧?”

褚强毕竟还是脸嫩,叫沈淮一眼窥破,脸就腾了红起来。

沈淮哈哈一笑,说道:“你随杨书记到市里后,空闲时间应该比在梅溪镇要多,真应该好好的充一充电。”

*

从徐城火车站回来,李谷坐在车里,看着外面渐暗的天色,看着两边显得陈旧低矮的建筑,暗感淮海省的经济是滞后太多了。徐城虽然也是东部省会城市,但城市建设甚至都远不如江东省经济发达的平江等市,也不知在徐沛的手里,能发展成什么样。

“李主任,你要哪里?”省委办的小车司机小黄,从后视镜里看了李谷一眼,问道。

“去田书记那里。”李谷说道。

徐城新泽区北京路,省委家属大院掩映在苍郁树木之间。

风吹草折,树枝坠地。

常年在北方生活的李谷,今年还是第一次在南方过冬。以为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暖和许多,但真正过来后,才知道跟想象不一样。

刚下车走进田家庚家里,屋里没有开空间,李谷冻得直搓手,见田家庚身上就穿了一件棉袄背心坐在书房里批文件,说道:“田书记,你可是真不怕冷啊。”他走过去把取暖器拿出来,准备插上电源。

徐城位于渚江中游,有丘山横切在东侧。北方冷空气南下,通常会在徐城附近滞留很久,使得徐城的冬天既潮湿又寒冷。气温虽说也就零下三四度,但湿冷钻骨入髓。徐城入冬后不供应暖气,房间里要没有制热空调或取暖器,还真不是北方汉子能习惯的。

“你要少偷些懒,跟我一样,每天五点钟起床跑步健身,这些冷真算不了什么。”田家庚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