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重生之钢铁大亨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资项目,要维持超大型项目的建设跟运转,也会把梅钢跟市钢厂的技术力量跟熟炼工人都抽空,梅钢跟市钢厂自身还要不要维持运转跟发展了?谭启平有舍弃一切也要把合资项目谈成的念头,听不进梅钢的意见,我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借题发挥,先把所谓的谈判给中止掉,让大家有机会冷静冷静。招商引资很重要,但不能把自力更生的根本给忘掉……”

沈淮对谭启平也满肚子的意见,难得小姑打电话过来他有机会抱怨一通。

“唉,”宋文慧在电话里轻轻叹了一口气,就合资项目的事情,沈淮也早就跟她沟通过,富士制铁对东华投资建合资项目,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富士制铁谋求对电厂及码头的控制权,有意把梅钢这一年多来在渚江北岸的产业布局成果据为己有,有意鸠占鹊巢,压制梅钢自身的发展,这则不是沈淮所能容忍的,而偏偏谭启平以市委书记自居,无视沈淮及梅钢自身的利益跟意愿,想不起冲突都不可能,她说道,

“谭启平在担任市委书记之前,一直都在组织部门内工作,对整个工业实体该怎么运作并不清楚;其实你爸也不是很懂——不过事情都已经这个样了,你爸在电话里已经把我责怪了一通,还要我告诉你,要你在东华能尊重谭启平。我说啊,你接下来还是要主动给谭启平有台阶可下,真正要闹翻了,其他人可能未必会支持你。”

“我也不是一定要做茅坑里的石头,只要保证梅钢的经营自主权不旁落,哪怕我现在给踢去坐冷板凳也无所谓,”沈淮无奈的说道,“我还年轻,经得起折腾,坐三五年的冷板凳,算不了多大的事情,但梅溪、但东华,要是错过发展的机会,就可能从此给耽搁下来,经不起折腾……”

“你还是要注意策略,你爸打了这通电话,我又不能装不知道,”宋文慧在电话里说道,“不管合资项目最终会谈成怎样的结果,谭启平都不会对梅溪再无动作,不过,小姑我总是支持你的。”

“谢谢小姑。”沈淮知道未来的道路会很曲折,但听到小姑这句话,心里总算是有些依仗。

第二百七十三章台阶

孙亚琳洗过热水澡出来,随身穿上沈淮放在浴室洗净的衬衫。

孙亚琳虽然身材不比沈淮矮多少,但骨架子要小一些,故而沈淮的衬衫她穿在身上显得大而肥,下摆挂下来,遮住她的臀部,雪白的修长双腿张扬而性感的裸\露出来。

孙亚琳拿着电吹风进房间找电源插上,弯腰之间,衬衫往上缩起,露面棉质内裤包裹的臀部边缘来,显得紧致弹软娇嫩,有着完美的浑圆曲线,差点没把沈淮眼馋死。

“宋姨电话里怎么说的?”孙亚琳回头问沈淮,但沈淮眼睛盯着自己的身后在看,站起来伸手将衬衫下摆拉了拉,不屑的横了沈淮一眼,“你们男人就这点出息,看两眼能长一块肉来?”

沈淮笑了笑,视线从孙亚琳的诱人长腿上收回来,说道:“我小姑还能怎么说,无非是要给谭启平一个台阶下,不要闹翻了。”

“得了,真没看出你有多委屈的。谭启平都要揣摩你的脾气,委屈得只能躲在背后打小报告,人家是市委书记呢;而你爸连电话都不敢打,只能叫你小姑来批评你——我看他们也怪可怜的,你随便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得了。”孙亚琳拉了一把椅子坐沈淮跟前,将电吹风递给沈淮,让他帮着把头发吹干。

“你说给什么台阶合适?”

“小日本的气焰已经给你打下去,威逼利诱或者给个远景期许也容易;谭启平一心想上合资项目,你就如他的意就是,他大概也不会再直接干涉谈判过程了。合资项目挂梅钢的名可以,总之是要dú • lì运营,尽可能减少对梅钢本部的影响。”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沈淮接过电吹风,将孙亚琳湿漉漉的质感十足的长发捧起来,露出的脖子纤细修长,十分的美丽——沈淮站在孙亚琳的身后,从领口能看到她浑圆胸部的边缘,沟又白又深,他心里轻叹,这么漂亮的身体,什么男人勾搭不到,偏去喜欢女人?

沈淮伺候孙亚琳吹干头发,赶她下楼去,又给陈丹打了电话,躺到床上辗转反侧的思考合资项目的事情,第二天一大早,他也没有主动联络谭启平或熊文斌,而是直接赶到厂里,召集管理层讨论合资项目。

所谓要给谭启平台阶可下,也就是要对合资项目要有一个积极的姿态,让谭启平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同时合资项目谈成,也让他脸上有光,有政绩,让他对省里也有交待。

不过沈淮必须要优先考虑梅钢的利益。

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的控制权不能旁落他人之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梅溪港码头附近的岸线资源十分优良,航道深而码头修造成本低。从产业布局上,梅钢以后的原材料及钢材进入,将主要依赖于梅溪港码头。

梅钢内部已经确定主要发展电炉钢的战略,电炉钢对电力的消耗极大,依赖性也最强,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发展电炉钢基地就是妄想;而供电价格的高下,直接决定着炼钢成本,在未来梅钢内部成本控制及利润获得上,梅溪电厂将占据极重要的角色,自然更不容叫他人控制。

除此之外,在合资项目跟从西尤明斯引进二手生产线建新项目之间,梅钢管理层也一致的倾向于后者。

要是两个项目同时上马,就会面临技术及管理资源分配的问题。

事情是靠人做出来,人才是梅钢最核心的资源。

梅钢之前的技术及管理力量很薄弱,沈淮这一年多来,形成以赵东、潘成等人为首,约二百人的技术及管理队伍,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是来自市钢厂,梅钢可以说是践踏着市钢厂而崛起。

没有这么一支队伍,沈淮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将梅钢的连铸坯成材率,做到比市钢厂电炉钢线高七个点的程度。而仅仅这一个因素,就为梅钢吨钢利润的获利,做出一半的贡献。

仅靠挖人,难以持久,市钢厂也不是源源不断的活泉流水,关键还要培养自己的力量,保持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

不过阶梯技术及管理力量的培养,是需要时间跟周期的。

赵东、潘成等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赋跟努力之外,每个人都在各个生产管理环结上给精心琢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成大器。

沈淮大规模招聘大学生以及将员工里一些有上进心、有学习潜力的人送出去进修,要有好的效果,需要两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逐步发挥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