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详的征兆
今天天不亮就开始行军,现在日头已经过了中午,走了20里路,这的确已经达到了将士体力的极限。
“还有就是如果要保证一天五十里路的行军距离,就要让将士们吃上饱饭,总是这清汤寡水的稀粥,是不行的。”
面对王本昌给将士们求情,刘泽清就不耐烦的一皱眉:“朝廷给咱们的粮食就这么多,而且这场战争不一定要到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必须留有余地。”
王本昌就在心中狠狠地腹诽了一阵:这一次敲诈朝廷,是按照正常每一个将士每天三斤,两个月的份额,而且是按照15万人的数量拨付的。
为此,那个书呆子史可法,都快收刮光了扬州的粮食,弄的原本的好名声,已经被老百姓骂了。
可是咱们的这个将军,确将这么一大笔的粮食,转手就卖给了商人一半,将那笔巨大的金钱,都揣到了自己的腰包。
你把这笔军粮卖掉了可以,但是你得分给大家一些啊。
结果是,你让我们累死累活,却不给我们一点点的油水,这谁能受得了?
“将士们吃不饱,再这样紧急的赶路,到了战场,不要说打仗了,估计连站都站不住了,伯爷明察。”
“明察明察,咱们当初出兵的时候,不就早已经规划好了吗?大军的粮草物资,我要沿途解决。你们不能在当地征集出粮食来却总是管我要,哪有这个道理?”
王本昌就一咧嘴:“大军行动就地解决粮草物资,这也是规矩。但是伯爷您得给我们时间筹集呀。
这连日行军,我们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还怎么就地筹集物资?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对于王本昌这种直接的抱怨和冒犯,刘泽清也不好说什么。
因为王本昌是这支军队的老人,并且他朝廷中里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