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补宋:赵大与赵二的恩怨情仇
但,这事儿说实话真没必要弄得那么玄乎,因为这件事情你如果放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老大赵匡胤怎么死的这事儿可不玄乎,毕竟就赵大的本事,他除了生病之后病重而死之外,其他人弄不死他。
也没人说他病重这件事情有问题。
这件事情纠结点在于,老二赵光义到底是不是得到了老大的遗言,从而接受了皇位。
或者说得明白点,他是不是谋夺的皇位?
说实话,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因为宋史,还有资治通鉴都说的是名正言顺。
但是后面赵二干的那些事儿你是真得没法解释的,单单是破坏了金匮之盟这件事情,就已经将他那难看的吃相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这种事情让人怀疑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为什么说,这个传闻是一个唯一的正确选择,因为当湖的那个时代,他没有选择。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那个时候赵宋王朝建立了,但是统一天下还远着呢。
赵匡胤的北宋和朱元璋的明都有一个让人很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因为建立王朝登上皇位了就是已经一统天下,最起码一统中原了。
其实并不是,赵匡胤死的时候,那赵宋王朝还是风雨飘摇呢。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而此时的赵氏集团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优势,也建立了一块看似稳固的地盘。
但是你要将当初的舆图拿出来你就会发现,这里面还有不少坑没填好呢。
先是在北边,那北汉和契丹还在那里手拉手好朋友呢,北汉快不行了,但是人家直接投靠了契丹让你一点法儿都没有。
西边的李光睿总想着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南边虽然已经没有了南唐,但也是刚刚没有了南唐,整个江南还是人心浮动,不是没人想着光复盛唐雄风。
外加吴越之地的钱弘俶以及福建的陈进两个老狐狸都是出了名的见风使舵墙头草。
那西南的吐蕃诸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边的大理段氏也不是省油的灯。
就这么一个局面,你以为多么好对付不成。
除了这些外患之外,你可别忘了赵匡胤是接的五代十国的基本盘。
那是一个动辄就给你掀翻桌子的暴君流横行的时代。
你别说石守信,高怀德,曹彬这是被赵大杯酒释兵权了,你就是把他们软禁了又有什么用。
毕竟这天下未定,你还得让他们领兵取出干仗啊。
一旦兵马在手,你敢保证他们就不会想点什么?
赵匡胤怎么上来的,这么快就就完了?
不就是谎称那北边的北汉和辽国犯境,自己带着大军转悠了一圈直接在京城外的陈桥来了一出黄袍加身么。
你当初怎么玩的,现在人家玩起来是很有难度?
五代十国一共五十四年,干出来十五位君主,他赵匡胤是眼睁睁的看着这混乱此起彼伏。
那小弟欺负自家大哥留下的孤儿寡母,多了年幼孩子的位置,抢了自家子孙的地盘,这都是他眼睁睁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的。
所以这个时候赵匡胤死的时候,他见到这个局面他也头疼,因为他自己搞下来都很难。
再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刚刚二十五,赵德芳只有十七。
这倒是比那孤儿寡母的好点,但是再看看他俩的战绩,算了,他俩没战绩。
他要是把赵宋江山给打得妥帖了,那倒是能够让他们少年天子垂拱而治。
而且老赵家当初手底下的那些人也都是五代十国杀出来的,什么德行他自己还不知道么。
可不是看到主少国疑之后,悉心辅佐然后帮助他们稳定局势的家伙。
他们一个个的哪个心里没点东xī • zàng着?
现在这还乱着呢,北边南边都不安生,西边还动不动就要来上那么一口,让他们两个小家伙哪一个上去都不靠谱。
就当初他手底下那群老**子老油条们,实在不是一个让自己儿子上位的好机会。
可如果说他赵匡胤是一个子嗣的人,就和朱厚熜一样。
我只管我自,至于我死了之后,我管他洪水滔滔?
那倒也是可以的,但你看看他设立的那个诡异到了神奇的制度,你也能够看出来这玩意他不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人。
为了不让五代十国的循环在他赵家的身上再次重现,连那么一个诡异的制度都憋出来了。
他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不考虑自己的两个儿子能不能压得住赵家的国运?
这个时候他赵匡胤就算是真的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接受自己的位置,他又如何能够放得下心去。
再看他的二弟赵光义,那本来就是二把手的身份,在军中本身和那些将领们也是有了十多年的关系了。
这些年一直跟在自己的身后,威望是足够的。
看着外面的这些敌人,说实话也是老对手了,最起码知根知底,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个什么德行。
甚至于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之中,赵光义也是同样的轻车熟路了。
他可以说是十分了解的。
对于创业本就潦草还直接走到一半走不下去的赵宋王朝,他在这种时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办法了。
也同样是针对于这种情况,才有了各种正史记载之中的金匮之盟了。
只不过让人们纠结的是,这个金匮之盟到底有没有一个后续?
毕竟赵匡胤想得是挺好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所以金匮之盟这个倒是没人去纠结他是不是真的。
毕竟兄终弟及嘛,也不是第一个了。
只不过这兄终弟及之后,赵光义后面到底把位置给谁,是可以纠结纠结的。
某一种说法就是,如果老二赵光义也没了,就将位置给仅次于他的老三。
然后等到老三没了,将位置还给老大的儿子。
这个说法,在人情上还是逻辑上都是可以说通的。
当然,也就是可以说通,因为赵光义不但没让写,后面俩侄子死的还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