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没啥大用的科举
你只要把这个胎投好了,你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能够当官了。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儿,叫做封妻荫子。
其中这个荫子说的就是宋朝的恩荫制度。
也是十分为人诟病的一个制度。
什么叫做恩荫制度,就是一个官员干到了五品,那么他就可以向朝廷请命。
让自己推荐的一个人也进入朝廷当官,当然了这个官要比自己的品级降低三个品级。
也就是八品,可能还是九品。
不顾最起码这是一个官身啊。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恩荫的人数跟随着自己的职位变化而变化。
五品的时候,你只可以恩荫一人次,到了一品大员你可以恩荫十人次。
没错,这里面还有一个次,是一次十个人,而次数,绝对不止一次这么简单。
看看这个数字,你就看这十个人的数字就已经很过分了。
你要是家里不太兴旺的那种,比如于谦,这家里就一个儿子一个养子,他最后还差八个呢。
这不但自己的儿子侄子能够得到好处,这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里的亲戚,那也是跑不了。
甚至就连门客,幕僚他也跑不了啊,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很多人愿意去给人家当幕僚,当门客。
这不仅仅是宋朝,在其他的朝代,也是有着这种事情的,只不过没有宋朝这么明面儿上。
真正做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且这还是单次!
而且机会还很多,非常的多。
首先和科举一样,三年一次的定期恩荫,之后还有很多恩赐级别的恩荫。
比如皇帝得到了个儿子,心情一好就可以来这么一次。
甚至于祭祀,典礼,立功,致仕,亡故,甚至皇帝过生日的寿诞,他都能够来这么一回。
没开玩笑,就是这么胡扯蛋....
这么做,咱们看来就是非常的扯淡了,但是你换个角度,你如果是那个投胎好的人呢?
那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就是导致了北宋冗官很是严重不说,最重要的是在冗官这么眼中,分权平衡这么严重的宋代竟然还会有皇帝遭到威胁。
比如宋仁宗在自家的皇宫里面就被刺杀过,还是自家皇后抄刀子出来护驾的。
而最后就抓到了三只小猫小狗出来。
这里面的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最后这无数次的改革尽数失败?
明明没有权臣,明明宋朝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利,那么是什么能够导致皇帝一次次改革惨淡收场。
是他们没有臂助?
范仲淹,莫要说北宋,历史所有文臣摞一块,他范仲淹也算得上前十,甚至是前五,还不是第五那种。
那拗相公王安石,他的才华难道你要说不够?
当年的韩琦,当年的欧阳修,当年的庆历新政。
那是多少精华汇聚之所在,可为什么就这么失败了,不但失败了,甚至还让自己人变成了一个个的敌人。
这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权臣土壤的北宋,是怎么将一次次的改革覆灭的?
因为人心。
北宋的问题看出来的少么?
不少,皇帝看出来了,朝臣看出来了,甚至是什么名士什么太学生都看出来了。
可是看出来了又怎么样?
当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宋变成那五代十国的第六代十一国,赵匡胤大改特改。
为了这个两府三司,为了自己当这个皇帝,这个连权臣的路都没有走完的家伙强行上位,导致了他既要分化也要拉拢。
而在这种问题真正成为了祸患之后,再想改变就很难了。
范仲淹想要改变,王安石想要改变,可是朝臣们不干啊,天下的朝臣,天下的官吏都再问他们一个问题。
你们把这个改了。
那我那七大姑八大姨的傻儿子们咋办啊?
他们可都等着我去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