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7
“今天津国公在范家庄斩鞑子皇帝!我们自豪,这是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的荣耀!是范家庄的荣耀!”
听到马老大的话,行刑台下面的范家庄百姓爆发出一片叫好声。京城和北直隶来的客人们对视了一阵,也颇为马老大的慷慨颔首。
后面的观众听不清马老大说什么,不过见前面的人叫好,后面的人也跟着喊好。
马老大说完了话,就涨红着脸走了下去。桓义华笑着走上去,说道:“请烈士家属俞馒头说话。”
在几万观众的目光中,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从观刑台第一排站了起来,走到了行刑台前面。少年的胸前,一枚一等英雄勋章闪闪发光。
看见这枚英雄勋章,百姓们更安静了。
俞馒头站在几万观众的面前,感觉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他摸了摸胸口,大声说道:“我叫俞馒头!”
观众们看着俞馒头的英雄勋章,没一个人说话。
“我爹叫俞丰合,是崇祯十二年在青山口战死的。我爹从小最疼我了,我家以前吃不饱饭,直到我爹当了兵。我爹拿到第一个月大兵月钱的时候,就给我买了两根麻花吃!”
说着说着,俞馒头哭了起来,他擦了一把眼泪说道:“那年秋天,我爹出征的时候和我说他去打鞑子了,他那时候和我说,若是他死了,就是为大明战死的。”
“后来我每天都到官厅去打探前线的消息,然后就知道我爹真的战死了。这几年我和我娘开裁缝店生活。不过我们知道,我爹是个大英雄。我每个月都到褒忠祠给爹的牌位上香。我爹虽然不管我们了,但是我为他骄傲。”
说到这里,俞馒头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大声说道:“今天,鞑子的皇帝被抓来了。我爹就算是值了!他没有白死!”
第六百六十八章觉醒
多尔衮听到俞馒头的话,睁开了眼睛,惊疑地看着在行刑台前慷慨激昂的俞馒头。
这是大明的少年?
在多尔衮的印象中,大明的百姓都是懦弱麻木的可怜虫。这些可怜虫在官府的压迫下在士绅的剥削下挣扎度日,没有一丝尊严。这些百姓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一遇到灾荒就卖儿鬻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在多尔衮的概念中,生存压力下的大明百姓根本没有荣誉感。这些百姓一见到官吏和士绅就像老鼠见了猫,浑身抖。他们每天念叨着皇帝,然而紫禁城中的天子根本没有能力救他们。
在绝境中这些大明百姓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只要给大明的百姓一把刀,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劈向同胞。多尔衮数次入关,掠夺了无数的大明百姓。这些沦为包衣的奴隶最后往往成为大清的爪牙,为大清的南征北战充当炮灰。
多尔衮却不明白,为什么李植治下的百姓如此慷慨激昂。
这些李植的子民似乎不但明白什么是家,什么是国,更有满满的荣誉感,使命感。就是普通士兵,普通百姓都在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号召下忘却了个人的生死。在有机会成为为国捐躯的英雄时候,百姓们毫不退缩。
而其他的百姓在英雄面前,满怀崇拜。
每个人都想当国家的英雄,每个人都崇拜国家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