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5
李植的政策太可怕。
明末是一个末世,这个末世中,最缺乏的是公平正义,最不缺乏的就是恃强欺弱。虽然也有一些地主是依靠勤俭持家,精细经营发财的,但那是少数,而且这些地主社会地位不高,地位和自耕农几乎没有区别。社会上抛头露面成为地方领袖的,都是官绅。这些官绅都靠功名身份免税,并依此巧取豪夺小民的土地发家的。
李植的均平田赋政策,是要这些士绅的命。
要明白均平田赋对于这些官绅的杀伤力,只需要说明一点就可以:即便是历史上一路屠杀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的满清,在入关后也没有均平田赋。在清初,汉族有功名的士绅依旧不纳田赋。
动辄杀几万几十万人的满清都不敢贸然均平田赋。可见均平田赋这样的政策阻力有多大。
而李植只占据两地,就直接向天下士绅开战了。
李植的均平田赋政策和法庭相配合,直接判接受投献的士绅地主败诉,把小民投献给官绅的土地罚为公田,几乎是要夺去一些官绅的全部财产。李植在山东的均平田赋,直接把许多士绅地主变成了饭都不吃饱的贫民。
毕竟士绅们都是一大家子寄生在农民身上,一下子割断他们的营养来源,他们当然会破产。
李植的政策,可以说是大明士绅们的梦魇。
而且按李植这几年的势头,显然要不了多久,他的政策就要蔓延到其他省份。
最着急的就是南直隶的士绅们。南直隶和山东接壤,又远离京城,很可能是李植的下一个目标。南直隶的士人们下意识地窜访起来,试图联合起来找到一个抗衡李植的办法。而随着南直隶的名士们大谈李植对士绅的威胁,其他的江南省份也纷纷受到影响。
江南的名士们一时形成了一阵舆论思潮,都是琢磨怎样才能抵挡住李植的扩张,保住士绅们的利益。
这个天下已经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权势或者权柄阻挡住李植了。如今即便是天子都要凡事和李植商量着办。李植要杀首辅,天子都立即动刀。
李植是一个赤裸裸的暴力头子,依靠几万虎贲军横冲直撞。江南的士绅们看在眼里,也明白如今要阻止李植,只能依靠军队。
必须寻找一支靠得住的部队抗衡李植,守住江南的诗书礼乐。
此事需要一个有名望的人牵头,江南的士人互相试探了一阵,渐渐都找上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钱谦益本来有些冷清的门庭前,一下子又是车马喧嚣。
钱谦益摸了摸柳如是的脸庞,笑道:“如是你可知?老叟虽然不在朝堂之上,可如此一来,江南士绅要全部聚集在老叟的身边,以老叟为首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晋商
十一月十三,李植在津国公府次殿中和众将议事。?
一上来,韩金信就忧虑地汇报道:“国公,东阁大学士李建泰建言天子在拆分南直隶一镇为设江北东镇和江北西镇,兵额每镇三万人。此事颇为蹊跷。”
李植问道:“如何蹊跷?”
韩金信说道:“所谓流贼之患,都是先有饥寒百姓,而后有流贼揭竿而起,正如陕西、河南之事。然而‘江北二镇’所在的江南富庶,百姓温饱,素来没有流贼之忧。南直隶一镇的兵马守卫江南足矣,历来无论是闯贼还是献贼都无法攻入南直隶腹部。”
“而如今东林党一下子要在南直隶增兵六万,这显然不是为了防范流贼。”
李植点了点头,韩金信又说道:“李建泰奏章上去后,天子并未立即回复。三日后,兵部尚书张缙彦立刻上奏章再言新增二镇之事,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天子无奈,只能同意此事,但未拨给二镇任何粮饷。”
“十一月初一廷推二镇的总兵,文官们仿佛说好了一般,都推左良玉为江北西镇总兵,吴三桂为江北东镇总兵。”
“二镇设立后,削籍返乡的钱谦益门前车水马龙,各地的名士纷纷来拜访。江南的线人说了,恐怕钱谦益即将开始为二镇筹饷。”
听到这里,李植皱了皱眉头。
显然,这二镇是东林党一力建立起来的。东林党居然愿意自掏腰包筹款养兵,肯定没有好事。自己是东林党的头号大敌,这二镇说不定就是专门为了对付自己设立的。
李老四说道:“吴三桂素来被赞为年轻有为,他的兵马颇有战斗力。左良玉虽然总是纵兵私掠,但他是东林党人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素来极为尊重士人,也被东林党视为可靠的自己人。这两个人都以善战著称,东林党选这两个人做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