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高立功笑着看了看众人,又说道:“这还只是我们赚到的。南方的士绅们为了稳住粮价,砸银子高价收购小民的粮食,起码又花费了几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全部从士绅的银库流入到小民的腰包里。”

“国公爷的运筹帷幄,让我们这次不但赚到了银子,还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众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笑意。这些毫无底线的士绅们因为自己的贪婪无耻损失了一笔巨资。

李兴哈了一声,大声说道:“大哥!现在就等tái • wān的红薯运来,把粮价狠狠砸下来。让疯狂囤粮的士绅倾家荡产了。等这些准备发国难财的士绅知道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赈灾的粮食,估计上吊的心都会有!”

李植看着殿外的风景,笑着点了点头。

####

tái • wān新竹的码头上,郑晖看着一批批往船上装的红薯,意气风发。

自己按照津国公的安排在tái • wān耕耘四年,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郑晖本是一个小酒馆的账房,勉强温饱。但追随了远房表弟李植后,却一路被李植提拔,平步青云。九年过去,郑晖已经是都指挥使,参将官身,可谓是出人头地。

因为郑晖的出众,李植把郑晖的兄弟姐妹都提拔了。如今郑晖的亲人都担任着他们追随李植之前不敢奢望的要职,满门皆贵。郑晖心里十分感激津国公李植。

但比起津国公给自己的高爵厚禄,还是为津国公的事业做出贡献更让郑晖有成就感。

从六月初起,tái • wān的一万五千顷良田已经全部种上红薯。这一季夏薯收获后,将为山东赈灾提供dàn • yào,为津国公入主山东打下坚实基础。

红薯在江南不受欢迎,在北方产量很低。但在福建和tái • wān的红土上,红薯却有远胜于水稻的亩产。在明末的福建,红薯养活了八闽大地无数的饥民。

“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它藤蔓延伸,覆盖了整个闽南红土带。时人的一份笔记记载:“遍地皆种,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关于红薯的亩产量,乾隆十三年江西大庚知县余光璧说:“每亩可收三四千斤”。山东省布政使陆耀在乾隆五十年之前所著的中说,种植红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当然,红薯含糖量很低。一斤五两红薯提供的热量只相当于五两大米。所以新竹的红薯虽然一季夏薯亩产一千五百斤,却也只相当于五百斤大米的热量。

说红薯在二十世纪一年亩产只有一千多斤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一千多斤红薯只相当于几百斤大米,如果那么低的产量,谁还会种这种食用后腹部不适的作物?

一季春薯一季夏薯,新竹一亩红薯田能收获四千斤,相当于一千多斤稻子,其提供的热量还是远胜于种植水稻。

六月份种下的夏薯要九月份才成熟。山东的百姓八月份可能就没有粮食了,这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过好在新竹前些年就种了几十万亩红薯,有两百多万石的红薯存货,可以帮助山东灾民渡过八月。

想来经过这一次,津国公一定会更重用自己!

看着一车车运上红薯,郑晖踌躇满志。

第五百四十七章郑氏运输大队

七月十一日,郑成功站在满载着红薯的福船上,叹了口气。

郑成功在为杀父仇人津国公李植运输红薯。

郑芝龙势力崩溃后,郑成功从“福建王”的“太子”变成了无名小民。虽然李植给了郑成功一百两银子做小生意,但郑成功一直窝在泉州的一处民宅中,每日喝得酩酊大醉,醉生梦死。

虽说大丈夫能伸能屈,但郑成功却没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适应父亲被杀,家族败落的现实。

郑成功虽然是个秀才,但那是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沟通知县,让郑成功便宜得到的,郑成功实际上并没有读几年圣人之书。郑成功骨子里渴望的,还是像郑芝龙那样在大海上驰骋,建立一片男儿功业。

但郑家被李植打败后,郑成功的梦想随着郑家一起破灭了。李植既然杀了郑芝龙,就不可能再让郑家东山再起。郑成功如果再做海盗,或者跑海,估计会被李植毫不留情地剿杀。

郑成功不愿意做一个摇头晃脑的腐儒,也不愿意做一个每天为了几文钱讨价还价的小商贩。郑芝龙死后他一直郁郁寡欢,每日买醉度日。郑成功的表现让他的母亲和弟妹十分失望,本来这些亲人还希望郑成功振作精神,重振郑家。

直到李植的人找上郑成功,让郑成功联络船只,为李家运送红薯。

红薯热量低,靠吃红薯过日子需要很大的食用量。李植这一次要运送三千多万石的红薯到山东,光靠李植拥有的六十三条商船和十条铁甲舰是做不到的。靠李植自己的商船,一年下来李植只能运一千多万石的粮食。

只靠轮船运输,山东的百姓要饿死,李植必须雇佣外部的商船。

李植当然可以联络天津和山东的水师,那样也能调出几百条帆船。但是李植知道那些水师的官兵暮气沉沉,船只破烂不堪船工技术粗糙,跑远海的话说不定就要出什么纰漏。

所以李植想到了郑成功。

虽然杀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但李植对历史上坚持抗清,收复tái • wān的郑成功颇有好感。而且郑家的水手都是身经百战的水贼,技术过硬。如果让郑成功牵头,调集一百多艘五千料大福船为李植运输红薯,可以保证运输的万无一失。

李植派高立功找到了每日买醉的郑成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植许诺给郑家雇佣的船工每人二两五钱银子月钱,头领三两七钱月钱。这次运输长达一年,李植还给每艘船一千五百两银子的“用船费”。

郑成功,那时还叫做郑森,听到这个提议二话不说扔下了酒碗,答应了。郑芝龙死后郑家土崩瓦解,郑家的水手们都衣食无着。想跑海没有本钱,想做海贼怕李植来剿灭。如今李植给郑家的水手们一条活路,郑森当然要带领水手们干起来。

对于郑森来说,这是重振郑家的好机会。虽然郑家再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雄霸海面,但即便是做依附于李植做运输大队,也比整个家族土崩瓦解好多了不是?

所以郑森就怀着矛盾的心情召集了一百四十六艘五千料的大福船,为每艘船召集了二十五个船工——李植是不允许郑家的船队再武装起来的,所以船上除了没有大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