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工程师 > 分节阅读 256

分节阅读 256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皇太极看了看多尔衮,猛烈地咳嗽起来。

好不容易压住气息,皇太极缓缓说道:

“那个时候,就是我大清的机会。我大清只要高举尊重儒学的大旗讨伐李植,则天下归心。那些文官武将会像潮水一样归于大清旗下,入主中原易如反掌。”

今天更新时间往后推迟一个小时

本书上架了。

我是个准新人,这本书开始我是没报多大希望的。

没想到一次次上分类强推,后来又上了首页六频推荐,三江推荐,全站强推,到今天有了一万多读者。

很感谢编辑虎牙,是他一直在后台支持我,给我网站推荐。也感谢三江推荐频道的主管。

更令我感动的是热心的读者,热心的读者们一直在给我投票。这些天你们每天给我一千多张推荐票,让我感到真的有人在支持我的书。

推荐票排行这些天一直在一百多名,让我十分惊喜。原来我这样一个准新人,写的书也能在某个排行进一百多名。

然而我白天要上班,虽然坐办公室时候可以走走神思考情节,但每天晚上只有七点到十一点四个小时码字。

加上手又残,每个小时只能码一千个字,每天只能更新四、五千字。周六周末也在查资料,想情节。写过历史文的人都知道,写历史文要查的资料是没有底限的。有时候一下子卡文了要查资料了,就折腾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

我是个中学物理老师,没什么钱,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赚点钱补贴家用。然而我却一直不敢上架,怕上架了成绩太差。

现在网站通知上架了,就豁出去了。

希望上架后,读者们能像你们投推荐票一样继续支持我,订阅本书。

昨天晚上很晚睡,多写了六千字,今天可以多更新三章。今天晚上也准备晚点睡,多写几章。上架后,是会努力一点的。

谢谢大家。第五百三十八章抽水马桶

抢完了郑芝龙的家产,李植率领舰队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

此时是农历五月初,已经是盛夏,tái • wān的白天十分炎热。李植白天躲在郑晖修建的“津国公府”里休息,随意翻看了几本古书。到了晚上,李植带着亲卫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风很盛,把6上的炎热都吹散了。

郑晖知道李植出门,赶紧从参将府里赶了过来,陪李植视察。

李植检查了新竹的养猪厂,养羊厂,又提议到乡间看看。

郑晖是个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设施建的很完善。乡间除了有龙尾车灌溉,还建有水坝。水坝拦高水位后,郑晖从水坝后面形成的水库里修水渠出来,用水渠灌溉远离河岸的土地。

李植骑马行在在乡野间,放眼望去只看到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绿油油的。

此时天气炎热,农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来劳作。到了晚上好多农民在田间锄草作业,到处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马由缰,带着亲卫一路往东走,走到了一大片茎叶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从田垄上生出一片一片的叶子,每片叶子有小半个巴掌大。那一片区域,方圆几里,种的全是这种作物。

李植仔细看了看,好奇问道:“郑晖,这种的是红薯么?”

郑晖答道:“国公爷说得没错,这是红薯。新竹的百姓比较富裕,要吃肉。养猪厂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猪食,我们鼓励农民在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种植红薯,也种了几十万亩的红薯。”

李植点了点头。

红薯是从新大6传来的作物。和玉米、马铃薯不同,红薯传入中国后立即适应了中国的土壤,获得了较高的亩产。在地狭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红薯在明末甚至成为了主要粮食作物,养活了当地许多人。

tái • wān的土壤和福建类似,多为红土,同样适合红薯的生产。

但是到了富庶的江南一带,红薯就受到了冷遇。大量使用红薯后会造成腹胀等一系列不适,不适合作为主食,红薯的价格十分低贱。江南的百姓们栽种水稻收成很好,不愿意栽种红薯。

再往北红薯产量下降,也没有它在福建那样受欢迎。洪承畴曾经在陕西推广高产的红薯,结果差点激起民变。

不过说红薯低贱那是相对于大米和面粉,如果在灾荒时节,红薯是可以救命的。

李植几年前就在天津引进了红薯,作为冬小麦收割完后栽种的轮种植物。收获的红薯大多由养猪场收购,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所以李植对这钟作物十分熟悉。

李植看着那些红薯,若有所思,问道:“郑晖,这红薯在tái • wān一年产量有多少斤?”

郑晖拱手答道:“国公爷,tái • wān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若是管理得当,这一亩春薯能产二千五百斤,夏薯能产一千五百斤,合计一亩一年能产四千多斤。”

“若是把红薯作为主粮,这一亩红薯田就能养活四个成年人,十分可观。只是吃多了红薯肚子会不舒服,这年头只要有米吃,没人愿意吃薯。”

“好东西!明天早上让厨房做红薯粥给我喝!”

李植赞叹了一句,不再多说,掉转马头往其他地方骑去。

####

农历五月已经是台风季节了,五十三艘轮船急着回天津往日本贩卖货物,往天津返程。李植满载着从郑家那里抢来的银子,跟随船队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大沽港,李植先做的就是给参加这次战役的水手、炮手和士兵们奖金。船队有二千多名水手,近六千名炮手和一万虎贲师士兵,每人赏银十五两。李植一下子赏了近三十万两银子下去,把凯旋而归的参战人员乐坏了。

这次战役伤亡极小,只有几十名士兵受伤。对于近两万参战人员来说,这样的伤亡比率十分微是没有风险。炮兵,士兵和水手们拿了银子便涌到天津城和范家庄城里去消费,把天津的酒楼妓院都挤满了。

这一战以后,李植就成为了东亚海面上的霸主。将士们功勋卓著,配得上这十五两银子的赏钱。

回到总兵府后李植休息了一天,便去看望这次战役中受伤的将士。

桓立德是这场战役中伤亡最重的一名士兵,他被郑家福船的炮弹打断了两条右腿,失去了行动能力。虽然经过医疗组的抢救,进行截肢后保住了桓立德的性命,但是桓立德也没法在进行劳动了。

按照李植的规矩,桓立德这样的伤员每个月可得二两五钱银子伤残补助,还能得到二等勇士勋章,从此在天津处处受到优待。可以说桓立德虽然从此伤残了,但他的好日子并不会因为伤残而失去,他依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