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献忠只能在野外行军,无处掠夺。
果然,张献忠狂奔了三天后,行军度慢了下来。等他攻到铜梁县境内,却听斥候回报选锋团已经入驻,只能无奈调头,往西北方向大足县攻去。此时这支流贼大军已经走不出一天八十里的极限度,一天只走了六十里路。
曹变蛟守在璧山,选锋团守在铜梁,李植已经没有多余的兵马守卫大足了。李植正在愁,担心张献忠快攻陷大足县,却在永川县遇到了从湖广赶来的官军“总统”猛如虎部。
杨嗣昌名为平寇督师,统帅十几万大军,麾下总兵十几个。但随着张献忠的死而复生,随着天子朱由检对杨嗣昌的越来越不信任,还听从杨嗣昌调度的越来越少。蓟镇中协总兵官猛如虎是少数几个还服从杨嗣昌命令的总兵。杨嗣昌任命猛如虎为“总统”,从各部官军麾下拨调一些兵马给猛如虎指挥,所以猛如虎帐下有兵马三万多人。
李植兵马在永川县东北急行追赶张献忠,遇到慢慢行军过来的猛如虎部。
猛如虎虽然是“总统”,但这“总统”是杨嗣昌任命的“事官”,不是正式官衔。他的正式官衔是都督佥事,李植却是太子太保,官位大了猛如虎一截。猛如虎执下官礼,率帐中诸将到李植营中拜访李植。
走进李植的军营,那些精锐的虎贲师士兵让猛如虎等明将吃了一惊。
虎贲师辎重车上那精良的铠甲,虎贲师士兵身上讲究的冬装,营帐之间排列的大炮炮车就不说了,天底下没有第二支明军有这样精良的装备。最让这些将领吃惊的,是虎贲师的杀气:
这些虎贲师士兵们一个个风尘仆仆,看上去颇为疲劳,显然经历了几天的急行军。但是即便在这种状态下,军营中的将士们依旧丝毫不乱。营帐内静悄悄的,没有人大声喧哗。士兵们守在各自的营区,神态轻松地静坐着,肩扛火铳不离身。
士兵的顾盼间,眼神坚决又淡然,仿佛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这些士兵身上,猛如虎等人看到的是一种摧枯拉朽的杀气。这种杀气,只有经历过苦练,经历过血战的大兵身上才会有。而在李植的兵马这里,这种杀气却弥漫在整座军营中。
也只有这样的兵马,才能打得过东奴。
一路穿行于李植的军帐中,被李植的兵马注视着,猛如虎麾下诸将有种不敢大声说话的感觉。
李植在中军大帐见了猛如虎一行十几人。
猛如虎身穿胄甲,率领众将走进了中军大帐,看到李植时候愣了愣——这名震天下,大破东奴的太子太保李植竟然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
自己戎马几十年,也只是一个都督佥事。这李植这么年轻,已经是太子太保...
不过猛如虎很快反应过来,率领麾下诸将朝李植拱手作揖,唱道:“我等见过太保大人!”
李植笑道:“诸位坐!”
猛如虎率领众将坐了下来,说道:“猛某见太保麾下兵马风尘仆仆,似乎是一路急行而来?太保在追逐献贼?”
李植点头说道:“正是!”
猛如虎拱手朝襄阳方向一举,说道:“然督师已经通示各军,不在如今严寒时候追击献军。太保为何还追敌如此急切?”
李植说道:“本官接圣旨入川剿贼,不敢懈怠。便是严寒十分,也不能放过献贼。”顿了顿,李植又说道:“我部在泸州城外击退献贼,已经了解了献贼的战力。献贼虽然善逃,但我部野外行军同样不弱。料想要不了一个月,我部就能将献贼拿下。”
听到李植的话,猛如虎麾下诸将心头一震,各怀心思打起了小算盘。8
第三百五十二章倒戈
猛如虎拿杨嗣昌的命令来质问李植,李植则拿天子的圣旨来压猛如虎。说起来,还是李植的圣旨比较有效。杨嗣昌让各部停止剿杀献贼的口头命令,实在有些拿不上台面。
其实猛如虎带来的这些将领并不是猛如虎的部下,而是杨嗣昌从各总兵麾下临时划拨到猛如虎军中的。猛如虎对杨嗣昌忠心不二,这些部将却不是。
这些部将入蜀也半年了,被张献忠打得灰头土脸吃了不少败仗,根本拿献贼没有办法。而如今李植大军一来,情况就立即反转——李植打得张献忠狼狈逃窜,料想拿下献贼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
一些性格阴损的部将,和杨嗣昌一样担心李植的善战映衬出他们的无能,脸上浮出不满之色。
但一些个性耿直的将领,却蠢蠢欲动起来。李植眼看就要立下大功,若能跟随李植建功,多少能分润一些战功吧?到时候分一些战功,之前的败仗过失也就一笔勾销了。若是李植大方,多为自己说几句,自己就算是有功的了。
不少将领在那里琢磨,怎么才能跟上李植这条快船。
猛如虎倒是没有注意到手下武将的情绪,还大咧咧问道:“龙文光和曹变蛟的兵马,如今都随太保大人征战?”
李植点头说道:“龙巡抚和曹总兵都是国家的忠臣,杀敌心切,所以我们三军合为一军,在此追杀张献忠。目前龙巡抚和曹总兵都听本官调度。”
听到李植的话,众将都是一惊。曹变蛟就算了,他是个总兵,官位比李植低,听李植节制也说得过去。但是龙文光是四川巡抚,大明朝以文御武,按理说李植该听龙文光的。
然而在李植这天下强兵面前,在眼看跟着李植干就有战功拿的形势下,这龙文光居然听李植的了。
众将愕然之下,对视了一阵。
李植淡淡说道:“龙巡抚和曹总兵都是忠君报国之臣,所以知道轻重缓急。他们和本官一起杀敌,若有战功,本官自然会和他们分享。如今国家危难烽火四起,共进同退,才是我大明文武官员该有的姿态。”
听到李植的话,猛如虎有些舌头打结,说不出话来。李植拿国家大局来压猛如虎,猛如虎口才不好,实在无法分辩。杨嗣昌私底下让众将停止剿贼的口头命令,在当今大明社稷危亡之时,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猛如虎正在那里愣,却看到参将刘士杰走了出来,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刘士杰,也愿效仿总兵曹变蛟,随太保大人征战!末将麾下两千马军,愿听太保大人调遣!”
听到刘士杰的话,帐中的诸将都是一震,惊讶地对视了一阵。
开始有人倒戈了!
这刘士杰本是左良玉的部将,以勇猛著称。但是他素来耿直,和骄纵跋扈的左良玉有些不合脾气。杨嗣昌几个月前要左良玉分兵给猛如虎,左良玉就把刘士杰的两千骑兵划给猛如虎了。刘士杰他是个直脾气,一心想着杀贼立功。他这个月听到杨嗣昌以天寒为由停止剿贼的命令,十二分不满。此时见李植兵强马壮带头杀贼眼看就要立功,刘士杰便跳了出来,主动要求归入李植麾下。
跟着李植一可以报皇恩,二可以建战功,刘士杰忍不住要孤注这一掷。
猛如虎听到刘士杰的话,脸上一黑,冷冷问道:“刘士杰,督师令你听命于本总统,你这是不听调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