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兵围赫图阿拉
等到了第二天,第一条巨大的壕沟开挖完成,建奴突围的希望愈加渺茫。兵法上说要围困敌军,需要十倍的兵力。现在每一条这样的壕沟可以抵消三成的兵力,宋友亮一共挖了两条这样的巨型壕沟,还壕沟后面修建了夯土墙和木头高台,高台上布置了明军的火枪兵。另外还引来附近河流里的河水灌入壕沟之中,将豪格以及最后的六千八旗牢牢地围困在赫图阿拉。
修建防线并不是一番风顺的,期间,建奴有几次尝试突围,但是似乎意志不坚决,出动的人马只有千余,根本无法突破明军还不算坚固的防线。为了防止有人来支援赫图阿拉,宋友亮在现有的基础上由下令沿着明军阵营的外围修建一道围墙,这样一来,明军就处在两道夹墙之间,既可以保护自己,又不耽误围城。
这项不小的攻城耗费明军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七月二十九日,斥候来报,说西南方有大批建奴兵马出现,人数近两万人。
“怎么可能?建奴怎么可能还能组织起这样的大军?”宋友亮怀疑斥候是不是看错了。
斥候拍着胸脯说道:“小人不敢胡说,这支大军不光是建奴,还有很多蒙古人!”
“难道是多尔衮回来了?”宋友亮吃惊不小,如果多尔衮这时候领着建奴和蒙古联军来攻,那自己就危险了。
斥候答道:“经过小人的打探,应该是建奴正蓝旗济尔哈朗的兵马。”
“济尔哈朗?他真的请到救兵了?”宋友亮摸着下巴盘算道:“传令,各营坚守阵地,如果建奴来攻,击退便是,不要出战。”
“得令~”
听说建奴援兵到来,明军诸将意见有了分歧,吴廷宾、张光主张撤兵,而李信则主张加紧攻城,而田见秀、顾君恩则主张继续围城。
吴廷宾、张光认为,赫图阿拉虽然不是什么大城,但是建立在横岗之上,易守难攻。如今又有援兵在外,继续围困不是什么好办法。
李信则认为济尔哈朗带来的援兵都是骑兵居多,唯有夺取赫图阿拉才能借助地形优势与之对抗。
顾君恩则认为赫图阿拉易守难攻,在失去火炮优势的情况下,加紧攻城只能是伤亡惨重。应该继续围困,消磨城内人的士气,逼他们投降。
宋友亮听完所有意见,布置可否,大帐内沉寂了好一会,宋友亮才幽幽道:“不打,不围,不撤~~”
众人不解,问道:“军门这么说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要让济尔哈朗进城与豪格汇合~”宋友亮笑道:“胜败在此一举,传我将令,将西北角那一段围墙拆毁~~记住要在一天之内拆毁,然后在第二天一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