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桥梁
新一轮的互联网红利即将开始。
“听说你跟程钢投资了天普教育?在线教育是好赛道,我也投了点在线教育的企业。”
Young所属的IDG资本和张磊创办的高瓴资本,虽然都属于VC,但是二者在VC上还是存在差异。
IDG更喜欢介入天使轮和AB轮融资,在融资到后面几轮的时候出让手里的大部分股份。
像20年之后缺钱的年代,IDG这样的特性更是发挥到淋漓尽致,云脉芯联、飞度科技、Cider这些企业,IDG都是在天使轮介入。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像前面提到过IDG参与过九安大帝的A轮融资。
IDG之前在互联网行业投过的比较经典的案例像B站,IDG参与了B站的A、A+和B轮融资。
后来在B站的后续轮融资中IDG退出,但是即便B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IDG资本依然手握B站%的股权,是B站的第五大股东。
IDG偏爱参与前期融资。
而高瓴资本同样投资天使轮,但是他们也不避讳在后面几轮进场。
另外高瓴资本很喜欢参与上市企业的股份定增和受让,其中为大A股民津津乐道的要属于高瓴资本参与格力的受让。
19年的时候高瓴资本以元/股的价格接受格力15%的股份。
要知道这超过四百亿的现金中,超过两百亿是找银行贷款的。
格力的股价之后一路下跌,早就跌破高瓴的入手价了。
本来高瓴资本想的是获得格力的控制权。
结果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董小姐手里掌握着对高瓴资本提议事项的一票否决权。
董小姐的过于强势,让高瓴一直没有话语权,同时格力股价的一路下跌,叠加当初银行贷款200亿的利息成本。
这笔生意对张磊来说,即便有着格力每年大额的现金分红,依然是浮亏的。
Young反问道:“好未来?
你和Jack一起入股了好未来?我在新闻里看到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投资风格,Young选择的是天普教育,而张磊选择的是好未来——一家上市企业。
张磊点头道:“好未来的商业模式比较清晰,管理层团队也有能力。
他们的教师资源还维持了一个比较好的程度。”
之所以没有投新东方,是因为新东方的主业已经转移到东方臻选去了。
他们在双减之后,逐渐把学科类的教师资源全部给毕业了。
而好未来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养着自己最核心的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