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可既然太后问了,话总得给,钱玉嫃说京里边冬天太冷,不方便抱着出门,要不开春天一暖和就带她进宫?
“那除夕你们不进宫来陪哀家过?去年你就没来,哀家给你记着。”
钱玉嫃愁啊。
看她纠结成那样,太后不为难她了,她本来也不忍心让自家曾孙女挨着冻进宫里来,故意提起还不是为了跟孙媳妇提要求。太后表示可以允许他俩就在王府守岁,作为交换,天暖起来之后要让明姝在宁寿宫多待几天。
说实话,哪个当娘的都不放心女儿离开自己几天。
换个角度想想,太后是真稀罕才会这么说,换个人你想进宫她还未必同意。再说太后娘娘在宫里好几十年,只要她想,能罩不住人?
拐过这个弯,钱玉嫃道:“我倒不担心别的,只怕她闹得您心里厌烦。”
“哀家早听说过,明姝乖得很,又不认生,从生下来就没几时哭。”
“她一会儿不见我是不哭不闹,有半天没见着就会找人。”
“那还不简单?怕姑娘惦记你就多往宫里来,哀家都答应你这么多样,还能是白白答应的?”
钱玉嫃从来都不笨,她是舍不得。
想着太后也不会留明姝很久,住三五天总要放人回家。明姝身子骨好,也好带,进宫住几日是没什么,从长远看这对她还有好处,她高高兴兴答应下来,还说只要太后不嫌烦,等暖和起来进宫都带着她。
嫌烦?
谁会嫌小仙女烦呢?
太后高兴极了,说她求之不得。
钱玉嫃出宫之后,稍晚一些,皇上忙完过来寿康宫给太后请安。太后顺势提到贤妃的事,说她有些蛮不讲理,让皇帝过去的时候说一说她。
“好赖那东西是越王妃自己去求的,求的时候也说是保太平,现在孩子好好生下来了怪人家没庇佑她生儿子,就那么一个兜儿哪管得了这么多事?”
“平安符那事哀家就想说的,是看在她一时情急的份上才作罢,赶上瑜哥儿折了,她心里难受是必然,可一个人撒泼也得有个限度,揪着那一个点反复折腾,人家迁就她一回两回三回,她还在闹烦不烦人?”
“有件事贤妃必须得清楚,洲洲媳妇儿从来就不欠她的。”进宫之前,钱玉嫃特意叮嘱了白梅,让她盯着点院里,尤其多注意明姝。白梅当然是信得过的,这不妨碍钱玉嫃归心似箭,她出宫以后乘上马车,听车轮嘎吱嘎吱从一层雪上碾过去,以前在南边总会想落雪天多美,上京的头一年刚见着雪也稀罕,如今不太稀罕了。
要是不出门的时候,从暖阁透过窗上玻璃往外看去,看见树上房顶上白茫茫的是挺养眼。或者裹个披风到廊上走走,倚着美人靠赏赏园中雪景也很有一番意趣。
寒冬腊月的鹅毛大雪能要了贫苦人的命,却一点儿不碍着皇亲国戚勋贵之家。
除了外出时略有些不便,一回屋,一年四季对他们都没多大差别,左右夏天有使不完的冰,冬天有堆成山的炭。
钱玉嫃在飞上枝头以前就是富商小姐,她自幼没吃过苦,按说体会不到百姓艰难。这两个冬,她却有了一些体会,谢士洲每次回家来就恨不得赖在暖阁里,哪也不愿去,啥也不想干。钱玉嫃瞧着好笑,说他回个暖阁跟大老爷们进娼馆似的……谢士洲就会提起军营里的生活,说那不是人过的。
只要提到军营苦,钱玉嫃就跟着紧张,她问是不是没炭?赶明拉两车去吗?
谢士洲就摆手,说不是没炭,是没几个时候烤火。
大冬天里也要出去操练,三伏三九天练得更狠。
用他们的话说,对自己不狠就打不赢仗,吃着军粮领着军饷却打不赢仗,还不如回乡种地去,种地能给朝廷交税,当兵是让朝廷养着。
钱玉嫃心疼他,总觉得那些将军也太一视同仁了一点,虽说谢士洲过那头是要磨炼自己,可他从前过的是奢侈享乐的生活,现在夏天不给用冰,冬天也没几个时候能坐下来烤火,这种生活穷苦人家兴许很习惯,换成他……怎么适应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