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胡七这才恍然大悟,心想闹出满城风雨然后再悄然遁走,这一招真是明显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料想就算宁波市舶司那儿得到了风声,也未必料到自己这一行会动作那么快。可走着走着,他忽然想到了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顿时停下了步子。
“那随行这些京营军士,难道全都留在京师?”
“自然全都留下。”张越一转头,看见胡七呆若木鸡,他便微微笑了笑,“你当初也说过,像你们四个这般的人袁大人手上还有几个,只不过如今已经无法贸然调进锦衣卫,弄进东厂更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才让你知会袁大人。
那位陆公公听了我的主意,决定多招募一些不属于锦衣卫的人手,这就正好能安插进去。至于契机更是容易得很,你之前告诉过我,应天府招募捕快就在后日,到时候我挑唆那位陆公公去看热闹,只要他们去参加,表现得出彩一些,还愁人家看不上?等到他们这回保护我和陆公公南下,以后弄个身份就更加容易了。”
直到这时候,胡七方才恍然大悟,遂心悦诚服地连连点头,旋即便告退找三个弟兄去商量安排。而张越径直来到书房,见连生连虎正在外头的椅子上打瞌睡,便没好气地上去拍了拍两人的脑袋。
“啊,少爷!”
“磨墨,备纸笔,我要写折子!”
虽说还没睡醒的两兄弟仍有些迷迷糊糊,但这么一句简单的吩咐还是能听懂,连忙跑到书桌前忙碌了起来。张越却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在房间中来来回回踱着步子,直到腹稿已经完备,他方才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坐下,提笔饱蘸浓墨,略一思忖便开始奋笔疾书。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夫大明有道之邦,故诸国来朝,万邦归心,共尊为上国,慕天朝威名,然亦慕天朝富贵。《管子》有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zé • mín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今陛下之名远扬海外,盖因何也?……”
张越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千许言,颇通文字的连生连虎凑在旁边好奇地看着,等一砚台墨完全写完方才醒悟过来,遂手忙脚乱又开始磨墨,直到那墨迹淋漓的稿纸摆满了整张书桌,甚至不得不摆到外头的椅子上和书架上,就连蜡烛也只剩下了一丁点,这篇文章方才写完。
虽说他如今是钦差,但奉旨读论语写札记的任务可不会忘了。即便朱棣并不是犹豫不决的天子,可这件事情完全是他的首尾,倘若不全始全终一力贯彻到底,说不定他这头办得尽心竭力,北京城那头却早就出了变故。而且,兜兜转转一大圈还能让皇太孙朱瞻基瞧见,何乐而不为?至于朝廷上的口水仗,他就算本人不去也得掺和一脚!
此时外头已经响起了三更天的梆子,张越强自按捺睡意,硬是等到一张张字纸上头的墨迹完全干透,这才将它们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折好,又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信封之中,用火漆印封,随即才交给了一旁等候的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