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朕没记错的话,那是丁卿家送的宝珠吧?”
“回皇上,正是丁大人今年春节送入宫的年礼。”
赵祯微微颔首,抬头则见万里碧空。青天之下,哪有什么诡异的巧合,有些事绝非偶然。
所以说,阿言,这件事是你做的吗?如果是,朕只想说干得漂亮,做得正是时候。
第11章我懂的
通往崇政殿的宫道上没有闲杂人等。
赵祯只带着贴身太监之一顺恩不急不缓地走在前头,他忽而开口,“顺恩,朕记得你是八岁入宫,那你应该还记得爹娘的样子吧?”
不好!这绝对不是一道送分题。
顺恩从庆宁宫出来就一再减小存在感,作为皇上的贴身太监,他很清楚这对天家母子的关系数月来越发紧张。
就顺恩看来,此事真怪不得皇上,皇上脾气温和性格阔达。自打他开始负责皇上起居琐事,七八年里亲眼旁观了皇上欲亲近太后而不得。
不论是日常小事,或是朝堂大事,皇上并无强硬地反驳过太后的意见。
反倒是太后,似乎从未真的满意过皇上,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真要说就是像是长官对属下的严苛,而没有一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不过,这种大实话谁敢说?
顺恩可不会认为赵祯真的没脾气,“奴的脑子笨,小时候的事都记不清了,还请官家宽恕。民间常说严父慈母,又说慈母多败儿,太后娘娘严厉了些,也是为官家着想。如今,娘娘凤体有恙,难免……”
赵祯侧头盯了顺恩好一会笑了出来,“话也没错。朕不满十二,先帝便去了,太后将朕抚养大,那是既做父亲又做母亲,辛苦得很。作儿子的又岂敢责怪母亲。”
皇上,您又把天聊死了。这话谁敢接?说太后把自个也当做皇帝的父亲,往深里想就是有谋求帝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