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黄超又见黄超
“这些州县,和老亲戚之间门的联系,千丝万缕,江南的日子又是可眼见的好过,不说别的,就是一个税赋,一个高产种子,就足够让人眼馋的了。江北的百姓,但凡是机动一些的,哪有不跨江过来的道理?眼下来的,还是胆大探路的,若是再过几年,发现这里的局势彻底安稳下来了,那些探路的回去携家带口,全都来投奔的,人口规模还要上涨!”
“到那时候,我看敏朝也不必把灾民迁徙到买地去了,就把关陇中原的灾民往北湖道迁徙即可,北湖道十室九空,全都跑南湖道来,南湖道的百姓,则不是去广府道找机会,就是进工厂做工,大家一起东奔西跑,创下举世难见的迁徙盛况,想想都觉得极大壮观!按老式的想法,这是人人都不能安居,乃是灭世的征兆,可咱们买地却是越迁徙日子越好过一般,仔细想想,不知为什么还有点好笑呢!”
虽然对于迁徙的形容,好像有点儿讽刺似的,但想到这偌大的国土上,全是背着包袱东奔西跑的百姓,哪怕自己也是其中一员,陶珠儿也不禁有些想笑,她端详黄超一眼,认为这人是颇有些不合时宜的幽默感,抿嘴道,“这也不奇怪,从前么,日子到哪里都是一样苦,自然是尽量赖在老家,但凡还能活,绝不会轻易迁徙。可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有些地方活是活得下去了,可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往更好的地方走。还有些地方,那依旧是活不下去,便往能活的地方走,别看都是移动,本质却不同哩。”
黄超听了她的话,也把她定睛看了几眼,点头笑道,“陶姑娘说话是有见地的,这话说出了本质,人人都想过好日子。要让南湖道的流民不再成为问题,倒也简单,等船闸都修好了,把小三线往南湖道的州县略微一铺开,叫百姓们看到了做工的好处,那么南湖道的人口,也就自然流动起来,自然就有多余的土地收容江北移民了。”
陶珠儿所在的区域,对小三线是很陌生的,因为他们压根就用不上,陶珠儿也是平时爱看报纸,才略知这个政策的一点细节,没想到,来到南湖道之后,发觉小三线对民生、民风的重要性居然这样高,乃至于船闸建设,都有带动移风易俗的作用。
其余两名乘客,也是一边喝热茶一边赞道,“黄主任说得对!小三线虽然花钱,但好处当真是可以眼见的,就是衙门也缺钱,一时铺不开,就不知道南湖道哪里能抓些钱出来了——这个个省道都有自己的产业,江左的瓷器,往下更不必说了,川蜀的矿、丝、牛,倒显得南湖道这里有点苍白了,除了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紧俏货色,如今偏偏米又不值钱了!”
这都是南湖道的吏目,才会这么上心。陶珠儿听了则是想到自己要去的彩云道,忖道:“其实南湖道还好说,靠着大江,差不到哪儿去的,米不值钱了,只要地还在,自有作物可以种植也能卖得掉,这里交通便利呀!彩云道距离外界交通极其不便,好像也没听说有什么名贵特产,真不知道那里会是如何蛮荒模样,又该怎么发展了,小三线能建到彩云道去么?”
对于南湖道的发展,黄超也没有指点江山,这毕竟是衙门的事,他和陶珠儿观点是一致的,“如今川蜀尽入买地,交通都是通过大江,南湖道沿江一带难道还能穷了么?上游繁华,下游繁华,发展起来不过是时间门问题!”
听他言谈之间门,对于川蜀的发展程度似乎推崇备至,至少认为绝对胜过南湖道,比江左道可能都不差什么,大家也是好奇心起,都问道,“川蜀居然富庶至此么?还以为历年来人口流出,尤其是三峡疏浚之后,航运便利,离川务工者甚多,比起以前叙州独自得势时,会略微萧条一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