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开原的机遇
说来也是奇怪,分明浴资不贵,但澡堂的生意却比较清淡,反而是他们另外开设的热水灶头生意兴隆,放水伙计因此也很有闲兴,给他们这波客人放完水,又款待他们喝茶,问他们吃不吃罐头,自己也拿了一盏茶,立在休息区边沿和他们闲话,时不时往澡浴区张望一眼,防着有人过来。“现在,周围的田几乎全开出来了,城里眼见着越来越富庶,往来商贩那叫一个多唷!我瞅着明年这大车店起码还能再开出三四家去!”
的确,开原城的旅店包括驿站,规模和城市本身的规模是不相配的,占地几乎是去了新城的一小半,若明年还要多开的话,得来多少商队才消化得掉啊?听了这伙计的解释,大家才明白过来:现在的开原,承担的其实是本该盛京来做的事情,基本上从狮子口往辽东深处分发的物资,都要在开原中转,当然,四面八方要运到买地贩卖的产品,也都要在开原中转,也就难怪这个本不起眼的小城,这几年发展得这么迅猛了。
“肯定是都能有人住的,就说官驿站,为什么修这么多,就是因为人多啊,这几年多少官儿经开原去辽东赴任的?还有您们这样的朝贡使团,基本上楼房都能住满,有时候还得住到那些地窝子里去——不过,真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不住官驿站了,宁可自己出来住客栈。他们嫌晦气——”
伙计也是笑嘻嘻地说,“地窝子么,是专给苦刑犯用的,这些苦刑犯得在城区过一夜,再往矿里送。这可不是在南面,让他们睡柴堆、稻草堆也能对付过去,我们这里进了九月,晚上就能冻死人了,没有露天找宿的,这些地窝子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月,再就是开春那两个月备的。平时都空着放点货什么的——这会儿下雪了,我们就给南面发信,南面就不往这再送苦刑犯了,等到明年三月再发过来。一般是看的,十月中以后也不发人了,就看这下雪早还是十月中先到。”
“估摸着,这会儿在路上的还有两批吧,再多半个月也就没有新人来了,到时候,把他们都弄到矿里去,驿站差不多就猫冬了,倒是他们那些大车店,接的都是附近的生意,初下雪冷清一阵,等到雪积起来了,就又要忙到年下——我们一年也就年下那个月是最忙的。”
有条件的话,过年前大家都想洗个澡,干干净净地过节,这是能理解的,但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平时不怎么洗。那伙计说这大概是多年的习惯导致的,“夏天倒是都来的,入秋以后天气一冷,就觉得洗澡损元气了,虽说屋子里暖和吧,但洗完澡浑身毛孔都是开的,穿得再多,出屋那一下,寒气扑面,人总得一哆嗦,说是那一下特别容易坐病,再说,咱们这没有泡池,很多人都说,就那两桶水,骨头还没暖热呢,就用完了,要把骨头给冲热了,至少得十几桶,那花费可不就高了?”
这种冻骨头的感觉,不到北方是轻易体会不到的,周老七今天的感受还行,倒是艾黑子他们深有同感,点头不迭,伙计撇嘴道。“也没办法,不设浴池是六姐定的规矩,反正就可着头做帽子呗,就尽量减少频率,十天半个月的洗一回,多要点水,好好搓搓也是一样。我们这里一般就忙矿上休假那一天,还有衙门休沐时候也忙,那几天都有搓澡师傅来,广陵的大师傅——还能修脚、采耳,反正都有,今儿不是休沐日,人就少,一般旅人过来洗澡的,一问都是南边来的,您就是吧!”
他在几人中精准地认出了周老七,周老七有点儿尴尬,只能点头承认,又问他怎么看出来的,伙计笑道,“这咋说呢,就是能认出来,您那,瞧着就有一股子南方人的生愣劲儿,活像是不知道冷热似的,拿个毛线围脖套着就当是戴了帽子了,我们北方的,尤其是老辽东的汉子可不敢这样事,您这就是一张没挨过冻的脸!”
说着,艾黑子等人和他一起大笑起来,周老七摸了摸头耳,有点纳闷,说实话他真没觉得今日有多冻——冷当然是冷的,但似乎也并没到非得上大毡帽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