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分工
这回,茶色是翠了,但是样子不对。原先那个是条索状的,还有许多白毛。而此刻的这个,是扁平型的,再看坛上的标签,写的是“攒林云尖”,果然是不同的两种茶。
胡勒根喃喃道,“这不一样啊……”
老仆役表示无奈,“刚才的坛子您也看到了,茶只剩小半斤了,而且都是陈茶。您要新茶的话,就用这一坛吧!”
胡勒根愁了,“这攒林云尖,我听都没听过。奚公子最是嘴尖,让我没法交代啊……”
“别看此茶名声不显,却非人莳,而是天生地养,生于森林苍苍、秀雾茫茫的云居山上,吸取精华,饱食云雾。”老仆役竖了个大拇指,“真真是好茶。”
胡勒根难以决断,“要不……两种茶您都给我一包吧,我去问问奚公子。”
“好嘞!”老仆役取出桑叶纸,分别将两种茶叶包好,递给了胡勒根。
一炷香后,胡勒根又来了。因为跑得急,有些气喘吁吁的。他将之前拿去的两包茶叶还给了老仆役。
“那位奚公子都没瞧上?”老仆役问道。
胡勒根悻然一笑,取出一张纸,递给他,“这单子上的茶,有今年明前的吗?”
老仆役眯着眼,扫了一遍,只见纸上罗列着:婺源方茶、麻姑云雾、上饶白眉、洪州鹤岭……
全是出了名的好茶,啧啧,真是什么出名挑什么。平民百姓一生未必能闻上一闻,就被他用来做糕点,真是够奢靡的。
胡勒根见他没反应,细声探问道,“一个都没有吗?”
“有!有!”老仆役将清单还给胡勒根,找出了装着麻姑云雾的坛子,抱了下来,给他包了二两。
胡勒根谢过,拿去厨房磨粉去了,足足磨了一下午。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府中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奚公子,不好伺候得很。
另一边,梨儿等人也将府内的人摸了个七七八八,“邢知府有四位姑娘,这院儿原先就是她们住的,如今同几位姨娘搬去了郊外的庄子暂住,只剩夫人一人留了下来,料理事务。此外,知府还有两位公子,尚未及冠,在濂溪书院进学,也未住在府内。”
“江右的好书院多的是,依邢知府的地位和人脉,怎么不送去白鹿洞书院,那儿可是天下书院之首!再不济,也能去白鹭洲、鹅湖、豫章啊!”舒芬道。
“白鹿洞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它是朱子的道场……”
马哲刚开了一个话头,就被舒芬打断了。他可是江右出来的进士,在他面前谈论江右书院,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嘛!
“白鹿洞不但是朱子修复的,其学规也是朱子修订的。而白鹭洲、鹅湖、豫章,也曾由朱子多次莅临讲学,并立有祠堂,以示敬意。”
对于这些书院,舒芬如数家珍,但他没不了解的是,“赣州知府邢珣绕,是巡抚王守仁一手提携的,而王守仁倡导的是心学,被宣扬朱子道学的四大书院所不容,所以就把公子送去了王守仁修复的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的重建,是在舒芬高中之后,他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他忍不住啧了两声,“听说那邢珣绕,为了筹备平寇的物资,经常忙到深夜。我还道他是赣州官场的一股清流呢,原来也是个谄媚逢迎之辈,竟拿自家儿子的前途来讨好上峰。”
这些在官场上,都是见怪不怪的了。无羡并没在意,她注意到的是“心学”,这个她在前世上学的时候学过,还留着些印象。书上不是说,心学是王阳明创立的吗?难道说,“王守仁是王阳明?”
“阳明是王巡抚的号。”马哲道。
“这你都不知道?”舒芬白了无羡一眼,鄙夷之情不言而喻。
无羡干笑了下,言归正传,“赣州其他的官员呢?这两天你接触下来,有无可疑之人?”
舒芬摇了摇头,“南边战事吃紧,他们还在歌舞升平,一个个纸醉金迷,钱像花不完似的,一定收了贼寇不少好处,该把他们都抓起来才是。”
“就没有让你瞧得上眼的?”无羡问道。
“前都御史李士实倒是不错,”舒芬叹了声“可惜”,“他看不惯官场腐败、国君昏聩,愤而致仕了。”
“自圣上登基以来,政令多出自内阁。治理不善,也该找内阁才是。”无羡对何关道,“你联系下张允龄,好好查查那个李士实,看他都与那些人往来。”
舒芬看不下去了,“你偏袒圣上,看李士实不顺眼,我能理解。但是,你也不能是非不分啊!”
“我可没那么小气。”无羡解释道,“你想想,那群贼寇都是些什么人?全是对圣上有不满,对有朝廷有怨怼的,不正与李士实一路的吗?如今他又要来拉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