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光明黑暗
项国,周文王之子的封国,其地跨颍水而立,与陈国、沈国相毗邻。公元前643年,鲁国兴兵伐项,项国灭亡。
在项国灭亡之后,沦为鲁国奴隶的项氏一族不甘忍受奴役,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入了江水下游的吴国。
在此后两百多年里,项氏一族的子弟大多进入吴**中,为吴国的扩张与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夫差与齐国在黄池会盟中发兵偷袭吴国,身处吴军之中的项氏一族子弟奋勇杀敌,最终却也没能挽回吴国的覆灭。
虽然曾经的吴国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但是项氏一族并没有放弃复兴吴国的大业。
遁入吴国腹地震泽的项氏一族依靠着地利和强大的越国相周旋,他们期望自己可以看到吴国的旗帜重新插在吴国城邑的那一天。
这便是震泽项氏不断抗争的过去。
而秦国之所以会和震泽项氏产生交集,还是因为震泽项氏手中所掌握的一项对于当时的秦军来说无比重要的技艺。
世人常说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但是天下之间以兵器犀利闻名于世的,还有吴越之地的吴钩与越剑。
比如秦国武安君吴起的佩剑龙渊、楚王随身的佩剑太阿、专诸刺吴王僚的鱼肠剑,这些名动天下的宝剑皆是出自吴越之地的铸剑师之手。
当年与魏国的第一次河西之战,秦国大军因为老旧的兵甲在少梁城下吃了大亏,甚至这直接导致了秦国在少梁之战中惨败于魏国之手。
在秦公嬴连登上秦国国君之位后为了彻底扭转秦军的这一劣势,秦国一方面成立总管军兵甲生产的军器监,将秦国国内原本的零散低效的兵甲生产彻底整合了起来。
另外一方面秦国也积极学习山东诸国先进的兵甲制造工艺,除了韩国堪称诸国前列的弓弩技艺之外,以铸造刀剑闻名于世的吴越之地自然也是秦国重要的关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