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合一)
“文”字谥号。面对胡濙的致仕,沉忆辰说实话心中有些感慨万千,他的经历可能比皇帝还要更有资格,代表明朝的一个时代结束。
从此大明传统文官集团,不再是前朝最大的势力集团,沉忆辰终于成为数次朝廷zhèng • biàn中,笑到最后的那个
“胜利者”。乃至于到胡濙离京的那一日,沉忆辰还准备去亲自送行。只不过胡濙可能考虑到影响,以及自己某种意义上致仕的并不光彩,于是乎选择清晨悄然离去,没有给任何人送行的机会。
就这么朝堂一位七朝元老,落幕了自己的官场舞台。不过随着胡濙致仕带来的短暂官场低沉后,很快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吸引了万千目光,各方势力都想要把这个位置给收入囊中,其中最为主动的便是司礼监掌印曹吉祥。
曹吉祥是在正统朝末年从边关入京执掌御马监,他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全部局限于军中,再加上王振导致的文官跟宦官之间隔阂仇恨加大,他几乎没能在文官中培养出自己的党羽。
换做以前曹吉祥知道自己能力,估计不敢对礼部尚书这种职位生出觊觎之心。
但是执掌京营让他的野心愈发膨胀,再加上沉忆辰势力一步步壮大,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
迫切需要在文官集团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就如同当初王振培养了一群文官
“干儿子”,直接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人人都得称之为
“翁父”。于是乎他就把目光瞄准了都御使杨善,这位便是当初巧舌如黄,硬生生没有付出分毫代价,把明英宗朱祁镇从瓦剌迎回来的
“大功臣”!历史上面杨善凭借着这份出使功劳,以及后来在夺门之变的从龙之功,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只可惜这个世界历史完全改变,杨善迎回来明英宗朱祁镇,导致了被景泰帝朱祁玉厌恶疏远,不仅没有拿到丝毫功劳,连右都御史的职衔都及及可危。
夺门之变更是被沉忆辰给挫败,从而导致杨善仕途不如意整日郁郁寡欢,成为了一个闲散官员。
要知道杨善本质上跟徐有贞是同类人,内心里面充斥着野心跟冒险精神。
要知道他出使瓦剌风险极高,原因在于景泰帝朱祁玉压根不想自己兄长回来,使臣就是送去得罪也先的炮灰。
就这种明摆着的死局,杨善尹然选择出使,甚至主动变卖家产筹措路上的花费跟开销,毫无疑问他的所图甚大。
这般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还被疏远打压沦为了朝堂的边缘人物,杨善怎么可能甘心?
正是明白杨善的野心,加之他在担任右都御使之前,曾担任过礼部左侍郎一职,来接替胡濙的职位理所应当。
曹吉祥于是就找到了杨善,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开始角逐礼部尚书一职。
除了杨善蓄势待发之外,另外一方文官集团自然不会让如此重要的职位,再度落入沉忆辰或者宦官的手中。
他们利用制度上的优势,直接廷推何文渊担任礼部尚书,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确立他新的文官领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