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625冰封帝国 > 第九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1)人字第一号

第九章 换了人间之二:降官们(1)人字第一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将时间往回拨几个月。

尼堪对投降的文官们寄予了厚望,不过令他略有些失望的是,像范文程、马国柱、鲍承先等有名的全部跟着豪格跑了。

但洪承畴、姚恭等人还是让尼堪十分看重。

这个时候,满清虽然在中央一层设置了六部、都察院、弘文馆等机构,不过大权依旧是掌控在满洲贵族手里,而在地方上,则几乎全部按照八旗制度来管辖,也就是说,比如铁岭城,遏必隆既是此城的镇守使,又是城池附近旗人的主子,除了收取自己那一份租子,还要替朝廷收取税赋。

故此,清国灭亡之后,能够向大夏国投降的文人多半来自六部、都察院、弘文馆,或者给各旗主当包衣奴才的文人。

像洪承畴这样重臣,一开始也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就遑论其他人了。

最终,主动向大夏投靠的文官也有一百多人,大多是汉人,也有少数满人和朝鲜人。

这些人全部进入到军政学校政务分校,与彼等期盼中的“值此风云际会之际,北方蛮夷之辈必定是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不同,这些人竟然安排彼等如同那些投降军将一样五人一个房间,住上了大通铺。

“简直有辱斯文!”

在辽东时,这些文人虽然都是奴才,不过一旦入了八旗,还有另外的奴才伺候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后都屈服了,一旦入了旗,还能在六部、都察院、弘文馆讨得一官半职的话,皇太极还是很大方的,多半会在盛京、辽阳赐一座宅邸。

如今,彼等的宅子倒是没有被大夏国收回去,不过并没有立即任命官职,还要集中“学习”半年再说,对于这些自诩“饱读诗书”、“精通”“经世纬国”之道的他们来说自然不大乐意,勉强来了之后一看这住宿条件,这内心肯定是一万个不乐意。

说话的是一位弘文馆的学士,浙江人,叫王文奎,四十五岁,原本是浙江的秀才,到永平游历时不幸被俘,最后被带到了沈阳,皇太极登基后入了弘文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