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不给鬼子挖点坑那不是白穿越了吗(中)
抛开汤川秀树的政治立场,汤川核力理论在学术上还是很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个人类物理学界推开了一道大门。
但另一方面。
尽管汤川找到了那把门钥匙,但他却对门后的世界一无所知.或者说知之甚少。
电子中微子的这个额外项就是其中之一。
它的物理意义涉及到了之前所说的物质效应混合角,具体内容不用多了解,只需要知道它看起来和所谓的【新物理】有关就行了。
仿佛只要破裂出它的奥秘,人类的理论物理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赛道。
但实际上,如果你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最终会发现它的出现其实只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偶然。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T2K的结果处于统计意义的2σ水平,如果完全排除物质-反物质对称性,置信度会下降到1σ。
而粒子物理学研究中,通常要求置信度为5σ。
原本历史中霓虹在这方面也摔了个跟头,这个跟头不算很痛,只浪费了六个月时间。
但是
霓虹人只浪费六个月的原因在于当时他们的设备精度已经很高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用实验参数来斧正自己的错误。
而眼下却不一样。
眼下霓虹方面压根就没有相关的实验手段,他们只能靠大量的计算向前推进计算——而这个额外项又是相当受得起数学推导的情况。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
霓虹方面最少会花上五年的时间去推导计算,如果他们按照原本历史中那样对中微子表示了重视,说不定还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人力。
徐云很期待汤川秀树在研究了十几年后忽然发现,自己计算的额外项只是一次散射振幅为势场的傅里叶变换而已
没办法。
对于这种右派**主义分子,徐云的心眼儿就是这么小。
“对了小徐。”
随后老郭又想到了什么,对徐云问道:
“小徐,我记得霓虹的九州大学似乎也在中微子方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咱们这次为什么要找京都大学挖坑.咳咳,合作呢?”
徐云看了老郭一眼,解释道:
“当然是因为将来坑咱们的人.基本上都是出自京都大学了。”
徐云这话可不是在抹黑京都大学。
实际上,作为早期的【京都帝国大学】,京大物理系的构成其实非常复杂。
可以这样说。
在眼下这个时期。
京大物理系收拢了绝大多数的霓虹顶级物理学家,而他们基本上都参加过当年的那场战争——准确来说,都参与过霓虹的yuán • zǐ • dàn开发计划。
没错。
霓虹当年也是研究过yuán • zǐ • dàn的。
霓虹的yuán • zǐ • dàn计划从1934年就开始构思了,从日美开战前的1941年4月开始实际进行yuán • zǐ • dàn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