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再议平叛
成化年间上至内阁首辅万安、大学士刘吉、刘珝,下到六部尚书,大多尸位素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有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
弘治这话说的就很重了,不光是因为平叛不利的事儿,还因为最近这一两个月因为对日贸易的事情,大臣们和弘治一直别着苗头。
内斗你们倒是在行,一个小小的土司叛乱越闹越大。
这时候李东阳开口道:“启禀皇上,眼下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平叛之事上,应再选合适之人去平乱,叛乱已经从贵州扩大到了云南,若再任由叛军势大,后果不堪设想。”
李东阳知道孰轻孰重,眼下还是先解决叛乱的事情。
李东阳还是颇有担当且顾全大局的,在对日贸易这件事情上一直在努力的缓和双方的矛盾,试着把事情平息下去。
朱厚照不等群臣开口,率先说道:“启禀父皇,儿臣觉得李大学士说的对,眼下还是应该再派人去云南平叛,儿臣举荐王守仁出任贵州巡抚,只要王守仁出马,云南叛乱不足为惧。”
大臣们也在商议再派谁去平叛,听朱厚照又推荐王守仁,虽然觉得荒谬,但是也没出声反对。
都知道这次平叛的事情是块儿烫手山芋,事情做的好那怎么都好说,要是再次平叛不利,事情越闹越大,后果不堪设想,于个人于朝廷来说都不是好事儿。
弘治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子这么相信王守仁,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王守仁去平叛。
但是大臣们也都不出声,这个时候推荐谁去,谁都不一定领情。
弘治说道:“王守仁也太年轻了,而且资历尚浅,难堪大任。”
王守仁目前只是庶吉士,前途很光明,日后不可限量,但是眼下并无品级,让王守仁去出任一省巡抚太不现实。
这时候李东阳说道:“臣举荐左副都御史王轼出任贵州巡抚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