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而在地方的罪官他们的命运不过是等到被押解进京后,晚几天的刽子手屠刀罢了。
若是这四十八人的名单乃是英王对贪官污吏的不容忍,那么归朝第一日就将一众弹劾贺惜朝的言官告进大理寺,便是体现了他对大臣严格的一面。
经历过昨日朝堂的大臣,虽大多数没参与其中,与他们无关,可饶是如此还是心情复杂。
想想这些言官,本职就是弹劾,即使职位不高,可令箭在手,说话便能毫无顾忌。
仗着朝廷不以言论问罪,就更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哪怕只是一些空穴来风,只要看不过眼,那必定是用最严厉的辞藻,夸大的描述将人往罪大恶极之中弹劾,不经审查,一口一个大罪大臣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而且他们向来喜欢群起攻之,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皇上和内阁若是置之不理,这并不会让他们偃旗息鼓,只会越挫越勇,来彰显他们的不畏强权。
当然若是最终发现弹劾有误,那也不过是一场误会,轻描淡写揭过便是。
惯例就是如此。
自然这次贺府除名,哪怕知道贺惜朝背后有未来的太子撑腰,他们也毫无顾忌地弹劾不误,因为言论无罪,英王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然而这次却踢到铁板上了。
英王将事实澄清,又为贺惜朝正了名,本以为就此罢了,没想到他扭头就将这些有恃无恐的言官送进了大理寺!
用的理由也正当极了,不管是谁,都要在职权的范围内,在严谨之中行事。怀有恶意,踩着道德,逾矩而为,哪怕人多势众,也会有清算的时候。
看起来像是挟私报复,没错,萧弘的确因为伴读被彻底惹恼。然而他的报复却不是以势压人,他是干脆以此为例,重新规范了言官的职权,将如今不负责任胡乱攀咬的风气严肃一清。
而这些被人笼络,如疯够一般疯狂攻讦贺惜朝的言官便是杀鸡儆猴的第一批。
相信在此之后,所有的言官说话都会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