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我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可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二叔接着说道:“说明这座陵墓在建造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是按照传统格局建造的,但是后来被人进行了改动,应该就是后来进来的匈奴单于以及徐福等人,但是,他们改动了哪里的风水脉络,以及这样改动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动所造成的后果,我们都不知道,我们需要知己知彼,才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说到这,二叔叹了口气,“有的时候,倒斗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博弈,也许这才是倒斗的真正的意义与乐趣吧。”说到这,我看到了二叔眼中闪过的一丝精光。
我点了点头,二叔这样的境界我一时半会儿还是很难达到,所以看到他们执意要开棺的态度,尽管我能明白他们的想法,但是我此时仍旧心中极为忐忑和不安。
我不由得又退后了两步,到了周成的旁边。可能看出了我的异常的神色吧,周成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淡定一些。我点了点头,可是我却看到周成的手一直死死的按在腰间的枪上。看来他比我也好不到哪去。
只见文墨沿着棺椁上盖的缝隙摸索了一下,然后与二叔各自掏出一个小撬棍,开始沿着缝隙撬动,元宵也连忙过去帮忙。
我见他们撬的不亦可乎,这具棺椁也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任人宰割,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于是我壮着胆子,和周成一起也走了上去。
随着几个人的共同努力,棺椁上盖的缝隙越来越大,元宵举起手电顺着缝隙向里面照进去我实在是佩服元宵的胆量,这种情况下,我是绝对不敢往里看的,因为小时候,我听过爷爷给我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现在想想没准就是他老人家的亲身经历,也是爷爷的这个讲述,给我留下了一个心理阴影,我至今不敢透过缝隙向黑暗处看,生怕看到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
那是爷爷五十岁左右的时候,那一年我只有六七岁。我不知道那个年纪的爷爷,会不会也曾经参与过倒斗,尽管爷爷曾经告诫二叔:不问江湖事,不忘江湖艺。可惜二叔丢了第一个“不”字,江湖艺倒是没忘,不过这江湖事他也没少参于。
二叔是我父亲兄弟姐妹几个人中和爷爷的脾气秉性最为相似的一个,所以我觉得二叔年轻时做过的事情,爷爷年轻的时候一定也做过。
但是爷爷比二叔强的地方在于,他不仅继承了发丘一门的技艺,而且还有一身精湛的医术。由于一些原因,爷爷并未悬壶行医。但是爷爷的名声在外,十里八乡的人们,如果生了疾病,甚至是遇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邪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爷爷。
那一天一大早,八里桥的张队副慌慌张张的跑到爷爷的家里,叫开门之后,连门口都来不及进,上气不接下气的告诉爷爷,说他的儿子昨天中午出去玩回来之后,看上去很累,草草的吃了几口饭,就上炕睡觉了,结果这一觉睡到了晚饭,家里人叫了他几次都没醒,只是听到他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一句话:那道缝里,有双眼睛!
家里人以为这孩子可能是玩累了做梦说梦话,也就没太在意,结果一直到了晚上,张队副的儿子一直在睡,无论如何也醒不了,孩子一边睡着,一边仍旧在不停的念叨着那句话:缝隙里,有双眼睛!
这下张队副夫妇有些担心了,他们询问了村里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有可能是孩子吓到了,丢了魂,得赶紧招魂。
关于给孩子招魂这种说法,是我从小就听说过的。也是我见过最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真的有着立竿见影效果的“封建迷信”手段之一,这真的是无法解释。
对于这种事,我的爸爸本身就是亲历者。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全民生产劳动,所有妇女都要下地参加。那个时候,爸爸年纪还很小,奶奶只好带着爸爸一同前往。期间爸爸在田间玩耍,忽然间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一直大兔子,这只兔子红眼垂耳,爸爸当时被冷不丁的吓了一跳,立刻大哭不止。
奶奶想尽了办法,直到晚上都安抚不了啼哭不止的爸爸。于是奶奶把爸爸交给爷爷,自己拿了爸爸的一个小棉袄,来到了白天被吓到的地方。奶奶将小棉袄张开,围着那个地方连转三圈,紧接着把小棉袄往怀中一抱,转身径直往家里走。奶奶就这样一直走回到家里还在啼哭的爸爸的身边,这期间是绝对不能回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