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
傍晚,李娜一家高高兴兴吃了鱼,只不过搭配的干粮还是窝头,没办法,谁让这时候细粮少,大家都吃这个。可能他们吃习惯,不怎么觉得难吃,每人都能就着菜大口吃。可李娜真是不太适应吃这个,粗粗拉拉太拉嗓子。她只吃了一小块窝头,还是泡在鱼汤里勉强吃了。
因为今天做鱼,就没单独给李娜煮小米稀饭,苏景芳看出她不乐意吃窝头,就多给她夹了块鱼,“多吃点,你看你哥多能吃。”
可不是,李建军能吃俩窝头,李建兵能吃大半个,只有她吃了一小块。倒是苏景芳没觉得怎么,女儿一直不喜欢吃窝头,下个月买了细粮擀成面条多让她吃点好了。
跟两个儿子相比,对于这个女儿,两口子比较宠爱。依照李娜姥姥的话说,女孩在家里才呆几年,应该娇养些,在娘家享享福;等结婚后到了婆家照顾公婆,伺候丈夫,养育孩子,哪样都不轻松。
周末一早吃过饭,李建军就跟着爸爸按照原计划上山了。龙凤胎没法当跟屁虫,只好在家里玩。李建兵不是个安安分分呆着的主,跟苏景芳报告了行踪,就拉着李娜的手去了昨天的小河边。果然,今天学校放假了,有更多的大孩子来河里捞鱼,毕竟昨天河里有鱼的消息像阵风一样传了出去;也有很多歇班的工人过来,看他们身上的工装就能明显区分。
李娜就在河边偶尔加点灵泉水放到捞鱼的人附近,等大鱼聚成群,这些人都使劲捞鱼,场面比昨天的情景还壮观,主要是今天的大人多了不少。李娜看到岸边的孩子们脸上露出异常满足欣喜的笑容,自己在心里偷偷开心。
撇开吃不饱、吃不好这两点来说,李娜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年代的。这里的食物都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农药残留;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没有汽车尾气和各种污染;尤其是,这里的人们是朴实真诚的,没有后世的机关算尽、冷漠相对。
所以,面对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她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偷偷帮助他们。
这天正好是周六,李娜跟妈妈去托儿所混了半天。下午,学校就放假了。李建军从学校回来后,找到小仓库的钥匙,就把捞鱼的兜网拿出来,说下午跟小伙伴约好去捞鱼。
“大哥,我也去,我也去。”李建兵吵着要去,他就是跟屁虫特性,哪儿都少不了他。
李娜也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大哥,眼中要去的意思显而易见。
苏景芳训他:“放假了还不带弟弟妹妹,就知道自己出去玩可不行。”
李建军受不住了,无奈投降,“行了,都去吧!”他想着小河不远,去了弟弟妹妹可以在岸边等着,才答应了。如果去的地方不适合带弟弟妹妹,说什么他都不会带。
苏景芳嘱咐孩子在河边不能去危险湿滑的地方,不能弄湿衣服,就不管了。这时候孩子大多是放养的,家长做好了饭,出去扯着嗓子喊孩子们回家吃饭就成,最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至于孩子去哪里玩,大多不管。当然,除了大人嘱咐不能去的地方,
吃过午饭后,李建军提着一个油漆桶制成的小铁桶,拿着用竹竿和铁丝、网兜制成的简陋捞鱼网兜,带着弟弟妹妹就出发了。
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脸颊,路边微微冒出微微绿意的杨柳摇曳着袅袅身姿,让人看了不由心情舒畅。走着走着,李建军忽然把小桶和渔网放在路边,跟猴儿一样敏捷地爬到路边的柳树上,折下几根细长的柳条来。
李娜一看他这动作就知道要做什么,小时候她也玩过,就是做柳哨。她看到大哥爬树的姿势,显然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灵活得不得了。想起上辈子她小时候想爬树摘个榆钱、槐花,那爬树姿势就别提了,简直是惨不忍睹,怎么都爬不上去,最后都是让别的孩子帮忙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