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裴行煜强行镇定,高声辩解,“父皇,这其中定有猫腻,儿子愚钝,从小母妃就教导儿子要敬重兄长,儿子从没有谋害三哥的念头,求父皇明查。”
皇上眉头皱起,又起了疑心,“行煜何至于行刺太子?”
在他看来,裴行煜和宋贵妃一样,温和懂事,不争不抢,绝不可能做出行刺裴行璟这样大逆不道的举动,这极有可能是裴行璟在故意给裴行煜泼脏水,是裴行璟打击手足的手段。
裴行璟唇角溢出几丝冷笑,淡声道:“父皇说的是,四弟是儿子的弟弟,何至于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只是,经过严刑逼供,那些刺客仍一口咬定是受四弟指使,人证物证皆在。还请父皇将此事转交给大理寺以及刑部处置,查明事情真相。”
事关裴行煜,裴行璟处理这件事只会惹来皇上的猜忌,他以退为进,干脆交给刑部以及大理寺,他不插手,皇上自然不会再猜忌他。并且,裴行煜的手伸不到大理寺以及刑部,无法干涉大理寺和刑部查明真相。
皇上一怔,他本来疑心是裴行璟在陷害裴行煜,而裴行璟话里话外反而在为裴行煜说话,甚至主动让大理寺和刑部处理这件事。如此一来,皇上对裴行璟的猜忌散去。
他阴沉的目光移到裴行煜身上,太子储君之位非常稳固,犯不着设下这样的局。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裴行煜行刺了太子。
皇上的目光十分阴沉,殿内气氛安静的让人心悸,裴行煜心里越来越慌,眉头涌上细密的冷汗,“父皇,儿子并未行刺三哥,儿子,儿子远不如三哥,不敢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儿子,离间儿子与三哥的兄弟之情。”
只是,不管裴行煜如何解释,他拿不出实际证据,所有的辩解显得十分苍白。
皇上厉声下令,“太子是国之未来,此事交予刑部与大理寺,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有刑部和大理寺联合彻查,没几天有就有了结果,裴行煜势力比不过太子,抹不去他刺杀太子的痕迹。
当皇上知道结果后,脸色青白交加,重重一掌拍着案桌,伺候的太监低着头,呼吸都轻了几分。
人证物证皆在,还有大理寺和刑部查案,种种证据指向裴行煜,他再无辩解的余地。
宋贵妃与裴行煜跪在地上,皇上狠厉的盯着他们二人,“太子是你的兄长,你何故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裴行璟与裴行煜都是他的儿子,他不愿看到他们手足相残。大宴建立才一年时间,就出现了这样的丑事。行刺太子,不敬兄长,若要依照罪名处置,裴行煜贬为庶民,去守皇陵。
皇上对裴行煜非常失望,但心底深处也不忍心让他一辈子去守皇陵,到底是他的儿子啊!
哪怕入了秋,此刻裴行煜背后的汗浸透锦袍,恐惧爬上心头,他刚欲开口,宋贵妃抢先一步出声,“皇上,这不管行煜的事,是臣妾以及臣妾的兄长设计行刺太子,行煜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行煜这孩子从小敬佩太子,仰慕太子,不敢有丝毫不敬之心。是臣妾心生歹意,求皇上处置。”
宋贵妃与皇上相处多年,她自然了解皇上,皇上性情优柔寡断,趁他现在还没有狠下心处置裴行煜,这是唯一的机会。
皇上冷冷盯着裴行煜,“行煜,是你母妃行刺太子的吗?”
裴行煜低着头,额头的冷汗一滴滴流在地面,他眼神渐渐狠戾,从齿缝里挤出话,“儿子不知,父皇,儿子绝没有行刺太子。”
他没有行刺太子,那不就是默认是宋贵妃行刺了太子。
皇上握劲双拳,闭上眼,过了片刻才睁开,他一脚踹上宋贵妃的肩,高喝道:“你这个毒妇,胆敢行刺太子,打入冷宫,赐白绫,宋家革除官职,流放三千里。”
这件事最终以宋贵妃被刺死、宋家人流放三千里收场,宋贵妃用自己的一条命还有宋家整个家族,保全了裴行煜。至于裴行煜,被皇上幽禁在府上,避开了他本该受到的惩罚。
宜春宫里,宋清辞不明白,“刑部和大理寺查到的结果呈给皇上,证据摆在那里,按理说,皇上不会看不出来谁是行刺你的主使。宋贵妃深处后宫,哪有能力刺杀当朝储君?退一步说,即便是宋贵妃要行刺你,裴行煜又怎么可能毫不知情!这些事情浅显易懂,皇上难道看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