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353章

第35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房陵上下,洋溢着一股肉眼可以看见的喜悦气氛,人人带笑,沉浸在秋收之前的喜悦之中。

必然是大丰年。

关平初为太守的时候,曾经去山上打猎,遇到了一伙张氏山民,那一次的相遇,乃是关平对于黑户山民招揽行动的开端。

这伙山民经过关平的劝说,终于带着山中的族群下来了。为首之人,便是张邦。后来组成了张家里,张邦是里长。

张邦家是个大家族,三个儿子,许多孙辈,曾孙辈,成年人口足有二三十位。

张邦也是德高望重,关平下令征召徭役,修葺道路的时候,张家里也分到了名额,张邦把自己两个孙子给派了出去,后来还得到了工钱,张邦不由感慨太守仁德。

后来关平派人寻访郡中的孤寡老人,带子寡妇,以及七十岁以上老人,供给米肉。张邦年七十有余,自然榜上有名。

张邦德高望重,家里边又有三子,多名成年孙子,儿孙也是孝顺,不需要,也不愿意官府供养,但张邦还是接受了这每月的米肉。

为何?

这便是子贡赎人。

所谓子贡赎人。

起因是鲁国的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遇到了给外国人做奴婢的鲁国人,可以赎回,所花销的钱,官府会负责。

这是一条善政。

子贡有一次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便赎回了一个奴隶,但他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子贡的师父孔子就责怪子贡。

鲁国的这条法律,是善政。因为这条法律,所以人们可以不顾忌的赎回鲁国在外做了奴婢的国人。

但子贡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人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迟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如果这个鲁国人赎回了在外国做奴婢的本国人,去官府领赎金,别人会不会嘲笑这个鲁国人?

如果不去领赎金,那又舍不得钱。

久而久之,鲁国的这条善政恐怕就要荒废了。

这便是子贡赎人。

官府的善政,必须全力支持。张邦德高望重,又孝子贤孙众多,不需要官府供养,不愿意官府供养。

但是张邦却还是接受了每月米肉。

正因为这是善政,张邦不会因为自己的道德水平高,就拒绝米肉,而毁坏善政。

张邦是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