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但其实账目不是这么算的,销路,收购熟丝线总得有人去做,关平当然可以派遣文官去做,但显然商人肯定更在行,更便利一些。
让文官去收购熟丝线,那肯定不会有商人好。
要想赚钱,就得分出利润,让别人也赚钱。
这与打仗是一个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钱粮,士卒哪里肯帮你拼命厮杀?
所以关平给了李忠等人三成干股,等工厂办起来,就做个甩手掌柜。当然账目一定要清楚,派遣文官小吏前往监察账目是肯定的。
而李忠等商人也不蠢。他们这些人都是房陵郡一带本土商人,每个人都有不少家财,但是家财最多的李忠,也不过只有七八百金而已。
而关平出面办厂,利润大的难以想象。三成干股,一年的收入简直是恐怖。
因而李忠等五个商人,便一口应下这差事,心甘情愿的给关平当打工仔。
嗯,说是打工仔有些过份了。
应该算是合伙人吧。
而办厂也不是说办就办的。房陵郡有九座县城,山路很远,女工们不可能全部集结起来,设立一个五千人的大工厂。
需要在每一座县城内办工厂,买来了熟丝线分去各个场子,出了布集中去卖。
而九座县城人口是不一样的,房陵,上庸二县人口多一些,其余七县人口少很多。
每一座工厂,招募多少工人,得需要从人口角度上,进行合理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