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郎笑嘻嘻的拍了下她手腕,兴冲冲道:“阿姊,前几日我听大嫂和阿娘说,她娘家村上有个儿郎不错。二十四五岁,模样俊朗,个头高高的,读过书,品行好。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听闻活不过二年了。”
“大嫂说,若是阿姊嫁过去,也就头两年伺候姑婆辛苦些,姑婆去世后,没舅姑往后日子好过。而且这人极孝顺,阿嫂若是能够尽心侍奉姑婆,为姑婆送终,这人以后必然善待阿姊……”
唐小诗脑海中不自觉想到刚刚见着的那位江郎,大嫂娘家也正是和平镇西面江村。
一个小村子上,不会有两个身份如此相似之人。
大嫂提的这人应该是江郎无疑了。
真是巧。
她苦笑了下,打断三郎的话道:“你回去问问阿耶阿娘,当初我刚回家时候对我说即便我在娘家一辈子也愿意养我的,怎么现在就着急忙慌要将我嫁人?是不是这么不待见我?若这般不待见,那我平日也不回去了,逢年过节再回去看望他们。”
三郎愣了愣,阿姊可从没说过这么重的话。定眼看她,语气平缓,态度温和,不像认真却也不似玩笑。
他张口想劝,唐小诗再次打断他:“天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再晚天就黑了。”
赵二娘留客,三郎没有留,悻悻离开。
赵二娘转头对唐小诗劝说,说辞与舒父舒母差不多。
唐小诗自然知道他们都是诚心实意为她好,但是这份好不是她想要的。
晚上她坐在灯下回想着白日姨母教她的一些东西,想着想着,忽然江郎的身影钻了出来。
她没有见过那个冯郎,但是这个江郎的外在条件至少比身材样貌都平平的阎万圭强许多的。
见了几次面,没什么交谈,却也看得出是个知书达理的郎君。大嫂娘家村上人,大嫂必然熟悉。说品行好,他品行就不会差。
今日他说母亲病情好转,大嫂却说活不过二年,看来也是用药吊着命。
父亲早亡,生活本就艰辛,读书更加重困难,母亲又病了几年,可见生活不易,也难怪几次相见他都穿着那一件洗得泛白的旧衫。
二十四五都没有娶妻,一来可能是他娶不起妻,二来也是没人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吃苦受罪。这样的家境,估计就算是她愿意嫁,舒父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