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因为天生瘦弱的缘故,多弗的力气不大,连盛满水的水桶提起来都费劲的很,身为哥哥却不如底下的弟弟身强体壮。
除了做些家务以外,其余的包括种地在内也帮不上父母什么忙。
后来威萨斯的学校建立完成,领主亲自招收学生,贵族平民奴隶的孩子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
但有年龄限制,招生人数也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内,入学后的学费全免,却还需要缴纳书本费和去食堂吃饭的费用。
而平民或者奴隶的家庭困难者可以申请补助,也就是将书本和吃饭的费用免去一半。
但很可惜的是,即便学校创建完成,领主亲自招生、大力实行优惠政策的决定也没有为学校报名带来大量的人员参与。
这与报名去参与征兵时的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是年龄上的差距,报名参与征兵是十四岁成年,征兵的好处可以立即见到,而学校是六岁入学,一群孩子们去学习什么知识?
在大多数人眼里的认知,花钱让自己的孩子们去上课学习识字,倒不如将他们留在家里帮忙做活。
这样还可以多挣一些钱财。
有这样想法的人多是平民和奴隶们。
以他们现在的思想不会去思考什么长远的规划,过好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时代里,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忙做很多事情,花钱让一个孩子去读书学习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贵族们则是有钱为他们的孩子请来私教单独教学,既然可以有如此的做法,又为什么要去学校……
所以,创建学校的最初效果比预想中的还要惨烈,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学校报名。
学校是文化迈出的第一步。
然而就是这第一步才是最最不好跨过的,思想上的转变会比行为上的改变更为艰难。
多弗想去学校,他认为如果成为一个富有学识的人对未来是有用的,不然领主大人为什么要建设一座学校。
这一定有领主大人的考量。
他去学习,等到长大以后就去参加市长和官员的考试……
但当多弗终于鼓起勇气对家人说明自己的想法,却首先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他的父亲认为平民和贵族怎么可能在一座学校里相处,他到时候一定会被欺负、被人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