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锅饭吃完散伙
像燕山郡这种办公共食堂的模式,基本也没有那个村子能模仿了,周边的这些村子第一是没这个实力,第二也没人舍得。
不过像燕山郡这种全村大吃大喝的现像,很快就引起了周边村子的注意了,那些周边村里饿红了眼的村民,基本上是天天来燕山郡打转,那些人也顾不上什么形像面子了,只要能讨到一口饭吃就心满意足了。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那些来村里讨饭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由刚开始的站一边看着,慢慢的变成了到桌上来抢了,这时护村队就发挥作用了。
但这一味的驱赶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后乌达里青决定,再拿出一千斤粮食出来做馒头,每人每天一次性发三个馒头,发完就不许他们再来村里逗留了。
如果当天还发现有领了馒头的村民来村里转悠,那就停发第二天的馒头。
其实这些来村里转悠的村民有很多都是饿的实在没办法了,像那些勤劳做事的村民是不会来村里讨要这三个馒头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下地干活,一是没时间来,二是他们能自给自足。
不过在这些来讨要馒头的村民中,还是以小孩子居多的。
看着那些衣不遮体的儿童,乌达里青心里一阵刺痛,自己也有童年,虽然自己那时家境还可以,但他明白,像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他们基本上是不知道吃饱是什么感觉的,只要见着能吃的都会往嘴里塞。
想到自己的童年,乌达里青决定,把所有来村里的儿童招集起来,每天多开几桌给他们供应食物。
虽然这个方法很实在,但他还是低估了那些孩子的饭量,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他们虽然还是孩子,但都快赶上一个成年人的饭量了。
随着来吃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慢慢的发现了一个怪现像,有的孩子宁愿自己不吃也要给家里人带点吃食回去。
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当初自己的本意了。
最后没办法了,只能规定所有来吃饭的孩子都不许带饭菜回家,如果发现有人带饭菜回家的,就停他一天的伙食。
虽然不忍心看他们挨饿,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乌达里青也没有把事情做的那么不近人情,他最后还是交待食堂给这些孩子一人发了个馒头让他们带回去。
因为他知道,这些带饭菜回家的孩子,他们的目地可能只是想让家里节约一点点粮食,在这个粮食高于生命的年月里,可能这节约出来的粮食在关键的时候,也许能救一家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