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四十九章:造币
纸币有四个面额,最小面额是五千文也就是当银五两。
最大面额是一百两,还有两种分别是十两、五十两。
后世上过政治课的都知道,发行纸币是需要储备金的,以库存金银为锚,纸币才不会贬值。
黄毅是准备争夺天下引领汉文明走进新时代,并没有准备空手套白狼,
兴和大钱庄确实有黄金和白银储备,总价值超过四百万两银子。
在发行货币之后,根据地所有的城池和寨堡都必需用“兴和币”交易。
老百姓手中没有“兴和币”不要紧,根据地每个城池都有“兴和大钱庄”。
大一些的农场寨堡也会有“兴和大钱庄储蓄所”,去那里等值兑换不会遭受盘剥。
不仅仅是根据地,张家口、宣府、大同、太原也有,京师、南京、苏州府、扬州府等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也在筹备中。
但是为了避免过早刺激到崇祯皇帝,京师“兴和大钱庄”不公开兑换“兴和币”,和其他钱庄一样,做汇兑生意。
私下里么?
当然是跟根据地的功能相同。
“兴和大钱庄”为人民服务童叟无欺,在这里存银子满一年可以得到百分之三的利息。
原本黄毅准备通过高息吸储,一拍脑袋,年息百分之十。
还是耿月如、小九、叶惠玲、汪柏山、蓝进魁等等民事官谏言,黄毅才虚心纳谏,同意存银子的年息百分之三。
黄毅之所以肯出百分之十的年息吸储,是因为他知道大明每况愈下,粮食,特别是北方粮食的价格飞涨。
银子收购粮食存储一年,差价肯定远大于百分之十,翻倍的事儿也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