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章 人造巨龙
青岛之儿,没有正在兴建的新的琴岛城的立体交通系统,啤酒、总督府的风格,全都使她可以发现到德国的影子。
在看到德国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这座城市正在显示出一种创造力的涌动。由于战争的胜利,来自巴达维亚与特鲁克海军基地的华人技工们正在成批的回国,更多的工程在成批的开工建设。
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勃勃生机,尤其是海岸之上,正在成排建立起来的,为了补充电力不足而建设的风力发电机组。白色的身躯矗立在海岸边,仿佛一堵白色的城墙。
但尼塔.巴顿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人为何对于这种初始投资巨大的风力发电为何情有独钟。倘若如果她知道,年初时节在美国波士顿关于这件事的争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话,她就会理解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难于理解。
建立火电还是建立风电机组,曾经在最早进行的中国工业建设的规划当中进行过激烈的辩论。造成火电厂的人理由很简单,火力发电与风力发电最初投入的比值为1:3。
即风力发电的建设费用将会是同样发电容量的火力发电厂的三倍。倘若建设之初就对风力建设发电进行过大投入的话,他们担心会影响未来工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唐云扬个人来说,是一个完全的风力发电的支持者,对于这件事的争论,他有这样一个观点。
“诸位先生,我不知道我这样一个观点对不对,风力发电的优势在于,它的清洁以及运营价格的低廉。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倘若同样装机容量的风力、火力电厂,使用年限同样为50年,那么这些电的价格如何计算,火力发电不外乎燃油、燃煤,难道这两样东西不要钱吗?难道火力发电厂的工人们不需要收入吗?如果把50年同样发电量的成本计算在内呢?谁更划算?谁的利价比更高呢?”
这个帐人人心中大约都算得明白,可是人人又都对初期投入所需要的巨大投资感到发怵。中国有万公里的海岸线,要全都铺上风力发电机,带来的利益是人就算得清楚,但需要的投资,是人也都明白,那玩艺虽然好就是太贵。
可下面,唐云扬说出的解决办法,又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所以,就我们自身而论,我们不投资风力发电,因为我们得要建设火力发电厂保证我们控制区域的工业企业顺利运行。所以,照我们中国百姓的习惯,总要给后代子女置房买地,农村可以这么做,那么城市呢?……”
唐云扬说到这儿,顿了顿颇有些得意的看着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党员们,估计他们可能没这样算过。